徘徊望原田,宛转赴林薮
徘徊望原田,宛转赴林薮释义
【徘徊】1.往返回旋;来回走动。《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踰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杨倞注:“徘徊,回旋飞翔之貌。”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父﹞即佯为贩鬻者,徘徊道上。”《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方六老爷行了一回礼,拘束狠了,宽去了纱帽圆领,换了方巾便服,在阁上廊沿间徘徊徘徊。”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在这条街漫步徘徊,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挂在商场的楼上。”2.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汉书·高后纪》:“产不知禄已去北军,入未央宫欲为
【望】〔古文〕《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音。《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詩·邶風》瞻望弗及。又《詩·大雅》令聞令望。《疏》爲人所觀望。又《孟子》望望然去之。《趙岐註》慚愧之貌也。《朱傳》去而不顧之貌。又《博雅》覗也。《韻會》爲人所仰曰望。又責望。又怨望。又祭名。《書·舜典》望于山川。《傳》皆一時望祭之。《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義同。《詩·小雅》萬夫所望。《釋文》協韻音亡。又《釋名
【原田】田地。《左传·僖公二八年》:“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杜预注:“高平曰原,喻晋军美盛若原田之草。”《诗大序》“周南召南谱”汉郑玄注:“地形险阻,而原田肥美。”唐张九龄《奉和圣制烛龙斋祭》诗:“沛然时雨,雨我原田。”清恽敬《三代因革论四》:“鲁之税亩、邱甲,晋之州兵、原田,其见於书者也。”2.方言。高原上的田地。
【宛转】。《庄子·天下》:“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成玄英疏:“宛转,变化也。復能打拍刑戮,而随顺时代,故能与物变化而不固执之者也。”《文子·守无》:“屈伸俯仰,抱命不惑而宛转,祸福利害,不足以患心。”清俞樾《茶香室续钞·明人押字之式》:“故京师有卖花字者,随人意欲,必有宛转藏顿。”2.回旋;盘曲;蜿蜒曲折。《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揄扬涤盪漂流陨往触崟石兮,龙邛脟圈繚戾宛转阻相薄兮。”王逸注:“言水得风则龙邛繚戾与险阻相薄,不得顺其流性也。”明袁凯《杨白花》诗:“杨白花,飞入深宫里,宛转
【赴】《廣韻》《集韻》《韻會》芳遇切,音仆。《爾雅·釋詁》赴,至也。《疏》趨而至也。《說文》趨也。《註》徐鉉曰:《春秋傳》赴告用此字,今俗作訃,非是。《左傳·隱三年》赴以庚戌。又《韻補》叶直祜切。《傅咸·燕賦》逮來春而復旋,意眷眷而懷舊。一委身乃無二,豈攺適而更赴。
【林薮】山林与泽薮。《管子·立政》:“修火宪,敬山泽,林藪积草,天财之所出,以时禁发焉。”晋左思《魏都赋》:“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芜秽。”唐李白《大猎赋》:“穷遐荒,荡林藪,扼士狛,殪天狗。”明郑若庸《玉玦记·赏花》:“或密或疎的林藪,葳葳蕤蕤。”清方文《送薪行·答胡公峤》:“侵晨持斧出,刈薪向林藪。”2.指山野隐居的地方。汉蔡邕《荐皇甫规表》:“藏器林藪之中,以辞徵召之宠。”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周党麟跱于林藪,而无损孝文之刑厝也。”唐钱起《送褚人落第东归》诗:“汉家侧席明扬久,岂意遗贤在林藪。”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