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二三子,耳剽咸愕眙
旁观二三子,耳剽咸愕眙释义
【旁观】广泛观察。《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明陆深《<停骖录>摘抄续》:“有志之士,旁观熟虑,乘势而起。”2.指浏览。《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爹爹严命,限儿的书都看了,题目都做完了,但有餘力旁观子史。”3.从旁观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唐韩愈《祭柳子厚文》:“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冰心《寄小读者》五:“我旁观忽然心里难过,趁有她们在屋,便走了出去。”4.在旁边看的人。宋杨万里《贺
【二三子】犹言诸君;几个人。《论语·八佾》:“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鐸。”南朝梁江淹《杂体诗》:“眷我二三子,辞义丽金雘。”唐韩愈《山石》诗:“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宋梅尧臣《春日游龙门山寺》诗:“还邀二三子,共到凿龙游。”清叶廷琯《鸥波渔话·黄子久别居》:“余居是山,夏初与二三子相羊瀑流间,得芝草三耦。”
【耳剽】闻所得,犹如窃取。《汉书·朱博传》:“廷尉本起於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颜师古注:“剽,劫也,犹言行听也。”唐刘禹锡《楚望赋》:“非耳剽以臆説兮,固幽永而纵观。”宋沉作喆《寓简》卷六:“今人有蓄书画者,往往耳剽不识真,所藏未必善。”严复《救亡决论》:“晚近更有一种自居名流,於西洋格致诸学,仅得诸耳剽之餘,於其实际,从未讨论。”
【咸】《唐韻》胡監切《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音諴。《說文》皆也。《玉篇》悉也。《書·堯典》庶績咸熙。《左傳·僖二十四年》周公弔二叔之不咸。《註》咸,同也。《魯語》小賜不咸。《註》咸,徧也。《莊子·知北遊》周徧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上咸五,下登三。《註》師古曰:與五帝皆盛也。又卦名。《易·咸卦》彖曰:咸,感也。又《易·雜卦》咸,速也。又《爾雅·釋丘》左高曰咸丘。又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大咸。《註》大咸,咸池,堯樂也。又地名。《史記·秦本紀》孝公十二年,作爲咸陽。又星名。
【愕眙】怡”。惊视。汉班固《西都赋》:“軼云雨於太半,虹霓迴带於棼楣;虽轻迅与僄狡,犹愕眙而不能阶。”唐颜真卿《浪迹先生元真子张志和碑铭》:“观者如堵,相顾愕怡。”《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俄而縋士復登陴,贼皆愕眙,乃按甲不出。”明方孝孺《守素斋记》:“一旦变故出乎其前,愕怡相持,敛手不能救。”清谭嗣同《仁学》十九:“宇宙为之掀鼓,山川为之战撼,居者愕眙,行者道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