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潘述疾恶如雠,闻善不惑
__潘述疾恶如雠,闻善不惑释义
【潘】《唐韻》普官切《集韻》《韻會》《正韻》鋪官切,音拌。《說文》淅米汁也。《禮·內則》面垢燂潘請靧。又水名。《說文》在河南滎陽。又古邑名。《禮·檀弓》與縣潘氏。又泉名。《水經注》濕水,又東逕潘縣故城,左會潘泉故瀆。又《正韻》蒲官切,音盤。《列子·黃帝篇》鯢旋之潘爲淵。又《集韻》《韻會》孚袁切,音翻。米爛也。或作。又《集韻》逋禾切,音波。潘旍,縣名,在臨淮。又普半切,音判。縣名,在上谷。或省作番。
【述】《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食律切,音術。《說文》循也。《論語》述而不作。《中庸》父作之,子述之。又《廣韻》著述也。《正韻》修也,纘也,譔也。凡終人之事,纂人之言,皆曰述。《禮·樂記》識禮樂之文者能述。《又》述者之謂明。《儀禮·士喪禮》筮人許諾述命。《註》旣受命而申言之曰述。又也。《孟子》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又冠名。《後漢·輿服志》通天冠前有山展筩,爲述。記曰:知天者冠述。又通作術。《禮·祭義》結諸心,形諸色,而術省之。《註》術,當爲述。又姓。《風俗通》魯大夫仲述之後。又叶樹僞切,音瑞。《曹植·酒賦》
【疾恶如雠】同“疾恶如仇”。《明史·周顺昌传》:“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讐。”
【闻善】谓闻知善言善行。语本《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於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孔子家语·六本》:“闻善必躬行之,然后导之,是夫子之能劳也。”唐柳宗元《送从兄偁罢选归江淮诗序》:“夫闻善不慕,与聋聵同。”
【不惑】1.谓遇事能明辨不疑。《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唐韩愈《伯夷颂》:“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宋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人以怒迁,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2.《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因以“不惑”为四十岁的代称。晋陶潜《饮酒》诗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唐李復言《续玄怪录·木工蔡荣》:“﹝荣﹞自幼信神祇,每食必分置於地,潜祝土地,自总角至於不惑,未尝暂忘也。”清方文《初度》诗:“行年将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