鞶缨骢赳赳,緌珮绣縿縿

鞶缨骢赳赳,緌珮绣縿縿

诗句读音
緌珮绣縿縿平仄:
拼音: ruíxiùshān shān
鞶缨骢赳赳平仄:平 平 平 平
拼音: pán yīngcōngjiū jiū

鞶缨骢赳赳,緌珮绣縿縿释义

【緌】《廣韻》《集韻》《韻會》儒隹切《正韻》如隹切,音蕤。《說文》系冠纓也。《詩·齊風》冠緌雙止。《傳》冠緌,服之尊者。《儀禮·士冠禮》其緌也。《註》緌,纓飾。又《禮·檀弓》范則冠而蟬有緌。《註》蟬,蜩也。緌爲蜩喙,長在腹下。又《周禮·天官·夏采註》緌,以旄牛尾爲之,綴于橦上,所謂注旄于干首者。《釋名》緌,有虞氏之旌也。注旄竿首,其形橤橤然也。 《集韻》緌,或作綏。詳綏字註。

【绣】《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救切,音秀。《說文》五采備也。《釋名》繡,修也,文修修然也。《書·益稷》黼黻絺繡。《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五采備,謂之繡。又姓。《姓氏急就篇》漢有繡君實。又《集韻》先彫切,音蕭。《類篇》綺屬。《詩·唐風》素衣朱繡。《箋》繡,當爲綃。《韻補》當讀如肖。漢典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五采備,爲之繡。〕 謹照原文爲之改謂之。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五采備,爲之繡。〕 謹照原文爲之改謂之。

【縿縿】下垂貌。唐元稹《送崔侍御之岭南》诗:“鞶缨驄赳赳,緌珮绣縿縿。”

【鞶缨】古代天子诸侯或显贵者挽马的带饰。唐元稹《送侍御之岭南二十韵》:“鞶缨驄赳赳,緌珮绣縿縿。”清黄宗羲《迁祠记》:“顷一贩夫,以千金修学,窜入乡贤,或为鞶缨之惜。”

【骢】《唐韻》《正韻》倉紅切《集韻》麤叢切,音聰。《說文》馬靑白雜毛也。《六書故》馬靑色。一名荏鐵。《後漢·桓典傳》常乗驄馬,京師爲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 本作。

【赳赳】威武雄健貌。《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毛传:“赳赳,武貌。”《旧唐书·张仲武传》:“渔阳突骑,燕歌壮气,赳赳元戎,眈眈虎视。”清李渔《慎鸾交·却媒》:“那知道陈平面目子房身,不尽赳赳似武臣。”2.指威武的军人。林伯渠《鄜县即景·军民晚会》诗:“晚会军民真自由,半招野老半赳赳。”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