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炙芬芬,俎豆莘莘
炮炙芬芬,俎豆莘莘释义
【俎豆】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汉班固《东都赋》:“献酬交错,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咏仁。”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张英死后之荣》:“又赐文端祠联云:风度犹存,典礼焕千秋俎豆;师模如在,忠忱垂奕叶箕裘。”2.谓祭祀,奉祀。《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庄子·庚桑楚》:“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我其杓之人邪!”唐柳宗元《游黄溪记》:“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3.引申指崇奉。清沉涛《交翠轩笔记》卷二:“真可为俎豆歷下者下一鍼砭。”
【莘莘】1.众多貌。《国语·晋语四》:“周诗曰:‘莘莘征夫,每怀靡及。’”汉班固《东都赋》:“献酬交错,俎豆莘莘。”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七:“戊戌变法失败后,这群莘莘学子,长期苦无出路,及至科举废止,游学成风,他们便大批地来到日本。”2.茂盛貌。清纳兰性德《拟古》诗之十:“南山有閒田,不治委荆榛。今年适种豆,枝叶何莘莘。”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庄斸松》:“初至时,莘莘茂草,苔茸没阶。”
【炮炙】烘烤;烧烤。唐李白《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诗:“一扫四野空,喧呼鞍马前,归来献所获,炮炙宜霜天。”康有为《大同书》癸部第一章:“后有智者踵事增华,食则为之烹飪、炮炙、调和则益乐。”2.炮制(中药饮片)。宋范成大《问天医赋》:“访和扁以制度,招桐雷使炮炙。”
【芬芬】芳香。《诗·大雅·凫鹥》:“旨酒欣欣,燔炙芬芬。”毛传:“芬芬,香也。”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蔼蔼萎萎,馥馥芬芬。”明马愈《马氏日抄·特迦香》:“在地中枕内取出一小盒,启香爇之,香虽不多,芬芬满室。”2.犹纷纷。杂乱貌。《逸周书·祭公》:“汝无泯泯芬芬,厚颜忍丑。”孔晁注:“泯芬,乱也。”卢文弨曰:“芬芬,与《吕刑》‘棼棼’同。”《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军骸骸向前催,虏骑芬芬逐后来。”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