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矢桑弧射四方,岂知垂老卧江乡

蓬矢桑弧射四方,岂知垂老卧江乡

诗句读音
蓬矢桑弧射四方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péng shǐsāng húshè|yè|yìsì fāng
岂知垂老卧江乡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qǐ|kǎizhī|zhìchuí lǎowò1xiāng

蓬矢桑弧射四方,岂知垂老卧江乡释义

【蓬矢】制成的箭。古代男子出生,以桑木作弓,蓬梗为矢,射天地四方,象征男儿应有志于四方。后用作勉励人应有大志之辞。宋苏轼《谢生日诗启》:“蓬矢之祥,虽世俗之所尚,蓼莪之感,迨衰老而不忘。”清唐孙华《杜门》诗:“蓬矢前期羞白首,芒鞵晚兴负青山。”参见“桑弧蓬矢”。典

【桑弧】1.“桑弧蓬矢”的略语。唐白居易《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句和之》之一:“洞房门上掛桑弧,香水盆中浴凤鶵。”宋范成大《东宫寿诗》:“铜律谐初度,桑弧絶旧传。”明朱鼎《玉镜台记·庆赏》:“休长恁林壑投閒,须早把桑弧射远。”清姚鼐《王禹卿七十寿序》:“桑弧之日,不可以酒醴称觴。”参见“桑弧蓬矢”。2.以桑木作的弓。亦泛指坚弓利箭。宋范成大《园林》诗:“铁砚磨成双鬢雪,桑弧射得一绳麻。”元张宪《戏赠乍浦税使歌》:“故人本是西河夫,杀贼得官心气麤,如何临难乃无勇,不敢东向鸣桑弧。”

【射】漢典考證:〔《禮·射義》射之爲言繹也。各繹己之志也,故射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後中。〕 謹照原文改:繹者各繹己之志也。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則中矣。 考證:〔《禮·射義》射之爲言繹也。各繹己之志也,故射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後中。〕 謹照原文改:繹者各繹己之志也。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則中矣。

【四方】1.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礼记·射义》:“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唐韩愈《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水浒传》第六六回:“四下里,十数处火光亘天,四方不辨。”2.天下;各处。《易·姤》:“后以施命誥四方。”《淮南子·原道训》:“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高诱注:“抚,安也。四方,谓之天下也。”《新唐书·吐蕃传上》:“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柳杞《好年胜景》:“他的父辈是个爱交游的流浪汉,凭一付担子,走遍四方。”3.指四方诸侯之国。《诗

【岂】《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說文》還師振旅樂也。又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又《集韻》《正韻》可亥切,音鎧。與凱愷通。軍勝之樂也。又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 《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漢典考證:〔《說文》還師振樂也。〕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 考證:

【知】〔古文〕《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又《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又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又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又《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

【垂老】将近老年。唐杜甫《垂老别》诗:“四郊未寧静,垂老不得安。”明瞿佑《归田诗话·沉园感旧》:“予垂老流落,途穷岁晚,每诵此数联,輒为之悽然。”鲁迅《野草·颓败线的颤动》:“那垂老的女人口角正在痉挛。”漢

【卧】《唐韻》吾賀切《集韻》《韻會》吾貨切《正韻》五箇切,音餓。《說文》休也。从人臣,取其伏也,人臣事君俯僂也。《長箋》因休義借寐也。《廣韻》寢也。《釋名》化也,精氣變化,不與覺時同也。《禮·樂記》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又《韻會》寢室曰臥。《後漢·宦者傳論》乃以張卿爲大謁者,出入臥內。又息也。《管子·白心篇》臥名利者寫生危。《註》息其名利之心,則無危生之累也。

【江】《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又《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