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蜩定有分,不若寸心灰
鹏蜩定有分,不若寸心灰释义
【鹏蜩】和知了。比喻大小悬殊之二物。唐孙嘉之《对书史百家策》:“孙武绚其韜略,蒙叟混其鹏蜩。”宋司马光《到并州已复数月率尔成诗》:“鹏蜩定有分,不若寸心灰。”典
【定】〔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徑切,庭去聲。《說文》安也。《增韻》靜也,正也,凝也,決也。《易·說卦》天地定位。《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禹貢》震澤底定。又《禮·王制》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註》謂各署其所長也。又止也。《書·洛誥》公定,予往已。《註》成王欲周公止洛,自歸往宗周也。又《儀禮·鄕飮酒禮》羹定。《註》定猶熟也。《疏》熟卽止,故以定言之。又《諡法》純行不差,安民法古,曰定。又州名。漢中山郡,唐改定州,以安定天下爲名。又丘名。《爾雅·釋丘》左澤曰定。又《廣韻》《集韻》
【有分】器。谓诸侯分有天子藏于宗庙的宝器。《左传·昭公十二年》:“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杜预注:“分,珍寳之器。”孔颖达疏:“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是言诸侯皆得天子之分器也。”2.有分别,有区别。《庄子·齐物论》:“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伦,有义,有分,有辩。’”郭庆藩集释:“羣分而类别也。”1.有职分。《礼记·礼运》:“男有分,女有归。”郑玄注:“分,犹职也。”陆德明释文:“分,扶问反。”2.有缘分。唐韩愈《孟东野失子》诗:“且物各有分
【不若】1.不如;比不上。《墨子·亲士》:“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唐柳宗元《非国语上·不藉》:“夫福之求,不若行吾言之大德也;人之用,不若行吾言之和乐以死也。”《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今日事已分明,不若抽身回去。”清严有禧《漱华随笔·文三桥》:“先生视扇云:扇大佳,恐损坏,不若纱帽为凉快也。”2.不依顺;不顺遂。《书·高宗肜日》:“民有不若德,不听罪。”曾运乾正读:“若,顺也。”《楚辞·天问》:“何献蒸肉之膏,而启帝不若。”王逸注:“若,顺也。”3.犹言不祥或不祥的事物。指传说中的魑魅魍魉等害人之物。《左传
【寸心】指心。旧时认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间,故名。晋陆机《文赋》:“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唐杜甫《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郭沫若《瓶》诗之三八:“我纵横是已经焦死,你冰也冰不到我的寸心。”2.心事,心愿。唐钱起《逢侠者》诗:“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宋司马光《谢赐<资治通鉴序>表》:“功大力薄,任重道悠;徒怀寸心,行将白首。”严复《戊戌八月感事》诗:“临河鸣犊嘆,莫遣寸心灰。”3.微小的心意。《水浒传》第八一回
【灰】《唐韻》呼恢切《集韻》《韻會》《正韻》呼回切,音虺。《說文》死火餘也。从火从又。又手也。火旣滅可以執持。《禮·月令》毋燒灰。《註》爲傷火氣也。火之滅者爲灰。又《內則》冠帶垢,和灰請潄。衣裳垢,和灰請澣。《周禮·地官·掌炭》掌灰物炭物之徵令,以時入之,以權量受之,以共邦之用。凡炭灰之事。《後漢·杜篤傳》皤康居灰珍奇。又葭灰。《前漢·天文志》氣之法,竹爲管,葭莩爲灰,爲室三重,布緹幔,木爲案,內庳外高,加律其上,氣至灰飛。又劫灰。《高僧傳》漢武穿昆明池,得黑灰,問東方朔,朔曰:可問西域梵人。後竺法蘭至,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