湓浦水流清一派,香炉峰湿翠千寻

湓浦水流清一派,香炉峰湿翠千寻

诗句读音
香炉峰湿翠千寻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xiāng lú1shīcuìqiān xún
湓浦水流清一派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pén pǔshuǐ liúqīngyī pài

湓浦水流清一派,香炉峰湿翠千寻释义

【香炉】“香鑪”。1.焚香的器具。用陶瓷或金属作成种种形式。其用途亦有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汉卫宏《汉旧仪》:“给尚书郎伯二人,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者从直。伯送至止车门还,女侍史执香炉烧熏,以入臺护衣。”《南史·梁纪下·元帝》:“初,武帝梦眇目僧执香鑪,称託生王宫。”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钟鼎彝器辨》:“古以萧艾远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之踽足豆,香毬则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铸而象古为之者。惟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香炉之制始於此。”洪深《申屠

【峰】《集韻》同峯。

【湿】〔古文〕《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音沓。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音與溼同。《說文》幽溼也。或作濕。又《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詩·小雅》其耳濕濕。又鄂合切,音。濕隂,漢侯國名。又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 《通雅》濕溼漯顯以形相借。《集韻》漯濕三字同。水出鴈門。○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蓋濕乃漯本字也。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翠】《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七醉切,音綷。《說文》靑羽雀也。出鬰林。《爾雅·釋鳥》翠鷸。《註》似燕,紺色。《疏》李巡曰:鷸一名曰翠,其羽可以爲飾。樊光云:靑羽。出交州。《前漢·賈山傳》飾以翡翠。《註》雄曰翡,雌曰翠。又《南越王趙陀傳》翠鳥幹。《博物志》翡身通黑,惟胸前背上翼後有赤毛。翠身通靑黃,惟六翩上毛長寸餘靑,其飛則羽鳴翠翡翠翡然,因以爲名。又《禮·內則》舒雁翠。《註》舒鴈,鵝也。翠,尾肉也。又《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疏》謂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名翠微。一說山氣靑縹色,故曰翠微。又姓。《急就

【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晋左思《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石头。”清林则徐《舆縴》诗:“一綫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赵朴初《西江月·参观密云水库工程》词:“铁壁千寻锁浪,碧波万顷如油。”

【湓浦】即湓水。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卢峰莲刻削,湓浦带縈紆。”宋张孝祥《浣溪沙》词:“湓浦从君已十年,京江仍许借归舡。”清陈维崧《鹊踏花翻·春夜听客弹琵琶作隋唐平话》词:“依稀长乐夜乌啼,分明湓浦邻船话。”

【水流】1.流动的水,流水。孙犁《白洋淀纪事·看护》:“她顺着水流歪歪斜斜的前进,没走到河心,就叫水冲倒。”碧野《月亮湖》:“水流温暖,在寒冷的秋天早晨蒸腾着水气。”2.江河的统称。《人民日报》1982.12.5:“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一派】一条支流;一条水流。唐刘威《黄河赋》:“惟天河之一派,独殊类於百川。”《宋史·河渠志四》:“内庭池籞既多,患水不给,又於西南水磨引索河一派,架以石渠絶汴,南北筑堤,导入天源河以助之。”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吾闽建安一派溪源,自武夷九曲来,一泻千里,清可以鉴。”叶圣陶《倪焕之》二五:“污浊的血固然污浊了,清新的血也渐变陈旧,红殷殷的,象一派死水。”2.一个流派;一个派别。《朱子语类》卷九四:“程子承周子一派,都是太极中发明。”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四章:“其间又有一派,则文士及哲学家……欲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