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风忽截野,嘹唳雁起飞

飘风忽截野,嘹唳雁起飞

诗句读音
嘹唳雁起飞平仄:平 仄 仄 仄 平
拼音: liáo lìyànqǐ fēi
飘风忽截野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上八語
拼音: piāo fēnghūjiéyě

飘风忽截野,嘹唳雁起飞释义

【嘹唳】凄清。南朝齐谢朓《从戎曲》:“嘹唳清笳转,萧条边马烦。”唐陈子昂《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诗:“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宋梅尧臣《范饶州夫人挽词》之一:“江边有孤鹤,嘹唳独伤神。”清陈维崧《天香·中元感旧》词:“许多流鶯声细,似啼猿楚峡嘹唳。”王亚平《塑像》诗:“嘹唳的候雁,结队飞向南方。”

【雁】《唐韻》五宴切《集韻》魚切,音贗。《說文》鳥也。从隹从人厂聲。讀若鴈。《註》徐鉉曰:雁,知時鳥。大夫以爲摯,昏禮用之,故从人。《爾雅·釋鳥》鳧雁醜。《詩·邶風》雝雝鳴雁。餘詳鳥部鴈字註。

【起飞】1.飞起来;开始飞行。宋梅尧臣《雪后资政侍郎西湖宴集偶书》诗:“积雪正无际,因风忽起飞。”陈登科肖马《破壁记》第十章:“子规赶到机场送他时,飞机已经起飞了。”童恩正《珊瑚岛上的死光》:“我顺利地驾驶着‘晨星号’起飞了。”2.喻飞速发展。李栋《彩云归》:“由于外资拥入,经济‘起飞’,台湾承天市的市容几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

【飘风】;暴风。《诗·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毛传:“飘风,迴风也。”《诗·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为飘风。”毛传:“飘风,暴起之风。”唐杜甫《柟树为风雨所拔叹》诗:“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明刘基《为丘彦良题牧谿和尚<千雁图>》诗:“或乘飘风入烟霄,或翳落日沉隍濠。”2.旧指逛妓院、吃花酒之类行径。《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饮酒赌博,飘风宿娼,无所不为。”《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我把你这起光棍,专一引诱人家子弟,在院飘风,不守本分,本当重处,今始从轻责你这几下儿。”

【忽】《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骨切,音笏。《說文》忘也。忽忽不省事也。《晏子春秋·齊役者歌》忽忽矣,若之何。又《廣韻》倏忽也。《爾雅·釋詁》盡也。《註》忽然盡貌。《左傳·文五年》臯陶庭堅,不祀忽諸。又滅也。《詩·大雅》是絕是忽。《傳》忽,滅也。又《集韻》輕也。一蠶爲一忽,十忽爲一絲。《劉德曰》忽,蜘蛛網也。又慢忽也。《後漢·崔駰傳》公愛班固而忽崔駰。又忽荒,空無著也。《賈誼·服賦》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又姓。明有忽忠,忽明。又通作曶。《前漢·揚雄傳》時人皆曶之。《註》與忽同。又仲忽,人名。《前漢·古今

【截】《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昨結切。與擮同。《說文》斷也。《宋太祖實錄》所過池苑,多令衞士射雕截柳。又截截,辯給貌。《書·秦誓》惟截截善諞言。

【野】〔古文〕埜《唐韻》羊者切《集韻》《韻會》《正韻》以者切,音也。《說文》郊外也。《易·同人》同人于野,亨。《疏》野,是廣遠之處。《詩·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又《周禮·地官·遂人》掌邦之野。《註》郊外曰野,此野爲甸稍縣都。又《周禮·秋官》縣士掌野。《註》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又《韻會》朴野。《論語》質勝文則野。《禮·檀弓》故騷騷爾則野。《疏》田野之人,急切無禮。又官名。《左傳·昭十八年》使野司各保其徵。《註》野司,縣士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註》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