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一声碎奸胆,风霜八路击贪夫
诗句 | 读音 |
---|---|
风霜八路击贪夫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fēng shuāngbā lùjītān fū |
霹雳一声碎奸胆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pī lìyīshēngsuìjiān dǎn |
霹雳一声碎奸胆,风霜八路击贪夫释义
【风霜】1.风和霜。《后汉书·卢植传论》:“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唐杜审言《赠苏味道》诗:“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陈毅《冬夜杂咏·秋菊》:“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2.比喻艰难辛苦。《北齐书·文襄帝纪》:“犯危履难,岂避风霜。”《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随行两个家人,一个叫做王恩,一个叫做王惠。多是经歷风霜、惯走江湖的人。”杨朔《香山红叶》:“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你是个久经风霜的人。”3.比喻峻厉严肃的内容。《西京杂记》卷三:“淮南王安著《鸿烈》二十一篇……自云:‘字中皆挟风霜。
【八路】路军的俗称。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一回:“康家败问道:‘王臭子真是八路的坐探?’”徐光耀《平原烈火》第十六回:“‘皇协’们一听,轰的向后散了好远,嘴里连嚷:‘八路,八路,快上房!’”典
【击】《唐韻》古歷切《集韻》《韻會》吉歷切,音激。《說文》攴也。《徐曰》撲也。《廣韻》打也。《增韻》扣也。《易·蒙卦》擊蒙。《註》擊去童蒙,以發其昧。《史記·叔孫通傳》拔劒擊柱。又《酷吏傳》義縱以鷹擊毛摯爲治。又攻殺也。《楚語》刲羊擊豕。《註》擊,殺也。《前漢·高帝紀》急擊之勿失。又觸也。《莊子·田子方》目擊而道存矣。或作撽。又《集韻》《韻會》《正韻》敵切,音檄。與覡同。男巫也。《荀子·王制篇》知其吉凶妖祥,傴巫跛擊之事也。《註》擊讀爲覡。又《集韻》吉詣切,音訃。人名。春秋晉有屠擊。
【贪夫】的人。《汉书·王吉贡禹等传序》:“孟子亦云:‘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功名者,贪夫之钓饵。”明刘基《饮泉亭记》:“见贪夫,疾之如讎。”清查慎行《题邹舜五采蓴图卷子次陈眉公旧韵》:“未应泽畔少清流,却与贪夫供匕箸。”典
【霹雳】1.响雷,震雷。汉枚乘《七发》:“其根半死半生,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靂之所感也。”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靂。”《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走进堂中,只听得打齁之声,如霹靂一般的响。”曹禺《雷雨》第三幕:“雷声大作,一声霹雳。”2.喻壮盛的声威。明李梦阳《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越南海北霹靂动,蛮夷尽奉王正月。”3.雷击。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有大石柱,上作马像,无忧王之所建也。后为恶龙霹靂,其柱中折仆地。”4.比喻突然发生。明张景《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声】《字彙》同。《正字通》俗聲字。(聲)〔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又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又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
【碎】《廣韻》蘇內切《集韻》《韻會》蘇對切,音誶。《說文》也。又散也,細破也。《史記·趙世家》臣頭與璧俱碎於柱。又煩碎也。《後漢·黃霸傳》米鹽靡密,初若煩碎。又《王通中·說事君篇》謝莊王融,古之纖人也,其文碎。
【奸胆】唐元稹《谕宝》诗:“镜悬姦胆露,剑拂妖虵裂。”唐元稹《崔郾授谏议大夫》:“昔我太宗文皇帝,以魏徵为人镜,而姦胆形於下,逆耳闻於上。”参见“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