毘卢海上妙高峰,二老遥知说此翁

毘卢海上妙高峰,二老遥知说此翁

诗句读音
毘卢海上妙高峰平仄: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pílúhǎi shàngmiàogāo fēng
二老遥知说此翁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一東
拼音: èr lǎoyáo zhīshuō|shuì|yuècǐwēng

毘卢海上妙高峰,二老遥知说此翁释义

【毘】同毗。

【卢】《唐韻》洛乎切《集韻》《正韻》龍都切《韻會》籠都切,路平聲。《說文》飯器也。《字彙》盛火器也。《六書正譌》別作鑪爐,非。又與鑪罏壚通。《類篇》賣酒區也。《前漢·食貨志》令官作酒,率開 盧以賣。又《司馬相如傳》文君當盧。《註》累土爲盧,以居酒瓮,四邊隆起,其一面高,形如鍜盧。《史記》作當鑪。《晉書·阮籍傳》作當罏。《王戎傳》作酒壚。又借爲黑色之稱。《集韻》黑弓也。通作玈。或作黸。《書·文侯之命》盧弓一,盧矢百。《左傳·僖二十八年》作玈弓矢。《揚子·法言》作黸。又《釋名》土黑曰盧。盧然解散也。又《水經注》奴盧

【海上】;海岛。《吕氏春秋·恃君》:“柱厉叔事莒敖公,自以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公孙弘﹞家贫,牧豕海上。”《后汉书·荀爽传》:“﹝荀爽﹞后遭党錮,隐於海上,又南遁汉滨。”明陆深《春雨堂随笔》:“予家海上,园亭中喜种杂花。”2.指湖滨。《文选·江淹<恨赋>》:“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李善注引《汉书》:“匈奴乃徙苏武北海上无人处。”3.海面上。《汉书·郊祀志上》:“及秦始皇至海上,则方士争言之。”南朝梁沉约《夕行闻夜鹤》诗:“愍海上之惊鳧,伤云閒之离鹤。”唐

【妙】《廣韻》《集韻》《正韻》彌笑切,音廟。神妙也。《易·說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莊子·寓言篇》自吾聞子之言,九年而大妙。《劉劭人物志》尤妙之人,含精于內,外無飾姿。又少年也。《杜甫詩》明公獨妙年。又纖媚也。《前漢·李夫人傳》妙麗善舞。又姓。見《姓苑》。又《集韻》弭沼切。與眇通。嫽妙,女貌。《漢·三老袁君》朕以妙身,襲表繼業。 別作玅。漢典考證:〔《易·繫辭》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卦。 考證:〔《易·繫辭》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

【高峰】见“高峯”。

【二老】1.尊称同时或异代齐名的长者二人。(1)指伯夷、吕望。《孟子·离娄上》:“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汉扬雄《解嘲》:“昔三仁去而殷墟,二老归而周炽。”(2)指伯夷、叔齐。晋郭璞《登百尺楼赋》:“揖首阳之二老,招鬼谷之隐士。”唐陈子昂《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两龚不免於兰焚,二老不免於薇嘆。”(3)指老子、老莱子。《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追羲农之絶轨,躡二老之玄踪。”李善注:“二老,老子老莱子也。”(4)指力牧、太山稽。唐刘复《游仙》诗:“二老佐轩辕,移戈戮蚩尤。”《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淮南

【遥知】谓在远处知晓情况。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宋王安石《梅花》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金元好问《汴禅师自断普照石为斫以诗见饷为和》之一:“遥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说】〔《易·益卦》民説無彊。〕 謹照原文無彊改爲無疆。

【此】《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翁】《廣韻》《正韻》烏紅切《集韻》《韻會》烏公切,音螉。《說文》頸毛也。《玉篇》鳥頸下毛。《前漢·禮樂志》赤鴈集六紛員,殊翁雜五采文。《註》孟康曰:翁,鴈頸。又《玉篇》飛貌。又《廣雅》翁,父也。《史記·項羽紀》吾翁卽若翁。又《玉篇》老稱。《史記·灌將軍傳》與長孺共一老禿翁。《註》年老頭禿也。又姓。《前漢·貨殖傳》翁伯以脂而傾縣邑。又《集韻》《正韻》鄔孔切,音。《周禮·天官·酒正註》盎,猶翁也。成而翁翁然,蔥白色,如今酇白矣。《釋文》翁,音嗚動反。一音於勇反。又《韻補》葉烏光切。《道藏歌》霄駢縱橫舞。紫蓋託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