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毛非实相,四大擬奚为
皮毛非实相,四大擬奚为释义
【皮毛】和毛的总称。《周礼·天官·兽人》:“凡兽入於腊人,皮毛筋角,入於玉府。”《后汉书·鲜卑传》:“又有貂豽鼲子,皮毛柔蝡,故天下以为名裘。”2.引申指皮裘。《庄子·让王》:“冬日衣皮毛。”3.人的皮肤和毛发。泛指人体的浅表部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明唐顺之《告病疏》:“不幸臣有狗马之疾,往年秋冬之交,触冒霜露,始自皮毛,转客臟胃,浸淫閼鬱,壅而不散。”4.比喻表面的、肤浅的东西。多指学识。宋叶适《王氏读书堂》诗:“勉哉造其微,勿逐皮毛麤。”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
【非】《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又《玉篇》下也。又《玉篇》隱也。又《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又《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又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又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又《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又《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又《韻會
【实相】1.佛教语。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状态。《法华经·方便品》:“惟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支遁》:“追踪马鸣,躡影龙树;义应法本,不违实相。”宋王安石《寄国清处谦》诗:“我欲相期谈实相,东林何必谢刘雷。”《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话説人生荣华富贵,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认为实相。”清龚自珍《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佛不坏假名而説实相。”吕澂《中国佛教源流略讲》第五讲:“实相是佛教的宇宙真理观。”2.真相。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正满洲行政之实相也。”漢
【四大】1.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王,当作“人”。说见朱谦之《老子校释》及任继愈《老子新译》。2.佛教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四者分别包含坚、湿、暖、动四种性能,人身即由此构成。因亦用作人身的代称。晋慧远《明报应论》:“夫四大之体,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以为神宅。”《圆觉经》:“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髮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於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於水;暖气
【奚】《廣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兮。隷役也。《周禮·天官》酒人奚三百人。《註》奚,猶今官婢。通作傒。《唐書·李賀傳》賀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詩,投囊中。又地名。《春秋·桓十七年》及齊師戰于奚。《註》魯地。又山名。大奚山,在廣州,距佛堂門海三百里,潮汐相通,見《南粵志》。又驒奚,駿馬名。《前漢·匈奴傳》騊駼驒奚。《註》驒,音顚,生七日而超其母。又羊奚,草名。《本草綱目》羊奚比乎石筍子。又疑問辭。《論語》子奚不爲政。《孟子》奚不去也。又姓。夏車正奚仲,北魏奚牧。 《說文》奚,大腹也,从大,省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