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病催年齿,风尘掩姓名

贫病催年齿,风尘掩姓名

诗句读音
风尘掩姓名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fēng chénxìng míng
贫病催年齿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pín bìngcuīniánchǐ

贫病催年齿,风尘掩姓名释义

【风尘】扬起的尘土。汉焦赣《易林·坎之咸》:“风尘暝迷,不见南北,行人失路,復反其室。”唐王昌龄《从军行》之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捲出辕门。”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远望终南山,黑黝黝的。近看渭河平原,苍苍茫茫,风尘弥漫。”2.比喻战乱;戎事。《后汉书·班固传下》:“设后北虏稍彊,能为风尘,方復求为交通,将何所及?”唐李端《代村中老人答》诗:“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王闿运《陈夷务疏》:“臣窃观古今史籍所纪,及近岁自庚子至於庚申二十年中,每有边竟风尘之忧。”参见“风尘之警”。3.尘世,纷扰的现实生活

【姓名】。《孙子·用间》:“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謁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今吾间必索知之。”《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昔曾参之处费,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宋苏轼《送路都曹》诗引:“予幼时闻父老言,恨不问其姓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这少年也未详其为何省何府人氏,亦不详其姓名。”

【贫病】且病。《国语·越语上》:“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宋陆游《秋夜读书》诗:“不如一编书,相伴过昏旦;岂惟洗贫病,亦足捍患难。”郭沫若《卓文君》第一景:“凡是稍有天赋的人,总要为贫病忧患所苦。”2.指既穷且病的人。《管子·轻重丁》:“发其积藏,出其财物,以賑贫病。”

【催】《唐韻》《集韻》《韻會》倉回切,音崔。促也,迫也。 本作趣,古有趣無催,催促皆後人所增。催趣同聲,實一字。

【年】漢典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

【齿】〔古文〕《唐韻》《廣韻》昌里切《集韻》《類篇》《韻會》醜止切《正韻》昌止切,音。《說文》口齗骨也。象口齒之形。牙,牡齒也。《字彙》上曰齒。下曰牙。《顏師古·急就篇註》齒者總謂口中之骨,主齰齧者也。《周禮·秋官·小司之職》自生齒以上,登於天府。《鄭註》人生齒而體備,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齒。又《釋名》齒,始也。少長別,始乎此也。以齒食多者長也,食少者幼也。又《爾雅·釋詁》齯齒,壽也。註:齒墮更生細者。通作兒。《詩·魯頌》黃髮兒齒。又年也。又列也。《左傳·隱十一年》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杜註》齒,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