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畴旷野不可限,一城未足防侵牟
诗句 | 读音 |
---|---|
一城未足防侵牟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yī2wèizúfángqīn mù |
平畴旷野不可限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仄 仄 韵脚:上二十六產 拼音: píng chóukuàng yěbù kěxiàn |
平畴旷野不可限,一城未足防侵牟释义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城】《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又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又《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足】〔古文〕疋《唐韻》卽玉切《集韻》《韻會》《正韻》縱玉切,音哫。《說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註》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釋名》足,續也,言續脛也。《易·說卦》震爲足。《疏》足能動用,故爲足也。《禮·玉藻》足容重。《註》舉欲遲也。又《廣韻》滿也,止也。《書·仲虺之誥》矧予之德,言足聽聞。《詩·小雅》旣霑旣足。《禮·學記》學然後知不足。《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又不可曰不我足。《吳語》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又草名。《爾雅·釋草》虃,百足。《註》音纖。又姓。《戰國策》足强。《註》韓人。又《廣韻》子句
【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扶方切,音房。《說文》隄也。《玉篇》鄣也。《廣韻》防禦也。《爾雅·釋地》墳,大防。《疏》墳謂崖岸,狀如墳墓,名大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凡溝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左傳·襄二十五年》町原防。《註》防,隄也。《穀梁傳·昭八年》艾蘭以爲防。《註》防爲田之大限。《孟子》無曲防。《戰國策》有長城鉅防,足以爲塞。又《玉篇》備也。《易·旣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又《玉篇》禁也。《禮·檀弓》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又敢與知防。《註》防,禁放溢也。又《爾雅·釋宮》容謂之防。《註》
【侵牟】亦作“侵侔”。亦作“侵蛑”。侵害掠夺。《淮南子·时则训》:“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毋或侵牟。”《崔释·汉东海庙碑》:“收责侵侔。”《汉书·景帝纪》:“渔夺百姓,侵牟万民。”颜师古注引李奇曰:“牟,食苗根虫也。侵牟食民,比之蛑贼也。”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字民之方甚裕,而不使侵蛑。”《明史·严清传》:“董作京师外城,修九陵,吏无所侵牟,工成加俸。”
【平畴】平坦的田野。晋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二:“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唐李夐《恒岳晨望有怀》诗:“禋祠彰旧典,坛庙列平畴。”清汪中柱《唐栖夜泊》诗:“稻黍平畴熟,鱼鰕晚市新。”许地山《疲倦的母亲》:“车还在深林平畴之间穿行着。”
【旷野】的原野。《诗·小雅·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唐王昌龄《长歌行》:“旷野饶悲风,颼颼黄蒿草。”明刘基《如梦令》词:“旷野寂无人,漠漠淡烟荒楚。”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章:“她就一个人走到学校附近的旷野里,一边散步一边唱起歌来。”2.腹之别名。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形貌·腹》:“《黄庭经》:‘腹为玉池。’注:‘腹为旷野。’”
【不可】不可能。《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三国魏嵇康《释私论》:“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前蜀韦庄《章台夜思》诗:“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迴。”沈从文《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爸爸十岁的时候,家中就为他请了个武术教师同老塾师,学习作将军所不可少的技术与学识。”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晋侯使荀櫟唁公於乾侯。唁公不得入於鲁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意如也。’”范宁注:“言己已告鲁求纳君,唯意如不肯。”《史记·刺客列传》
【限】《廣韻》乎切《集韻》《韻會》《正韻》下切,音硍。《說文》阻也。《玉篇》界也,度也,齊也。《易·艮卦》九三艮其限。《註》限,身之中也。三當兩象之中,故曰艮其限。《戰國策》南有巫山黔中之限。《史記·平準書》室廬輿服,僭於上無限度。又《說文》一曰門榍也。《玉篇》閾也。《廣韻》與通,門閾也。又《集韻》《正韻》魚懇切,音峎。《集韻》切急意也。又《韻會小補》胡艮切,音恨。《釋名》艮,限也。時未可聽物生,限止之也。又叶胡蹇切,音峴。《顏延之·陶潛誄》度量難鈞,進退可限。長卿棄官,稚賔自免。又叶形甸切,音現。《蘇轍·送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