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反庶狱棠庐外,约束诸侯玉帐前

平反庶狱棠庐外,约束诸侯玉帐前

诗句读音
约束诸侯玉帐前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一先
拼音: yuē shùzhū hóuyùzhàngqián
平反庶狱棠庐外平仄: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去十四泰
拼音: píng fǎnshù yù2lúwài

平反庶狱棠庐外,约束诸侯玉帐前释义

【约束】缚。《庄子·骈拇》:“约束不以纆索。”《楚辞·离骚》“索胡绳之纚纚”汉王逸注:“纫索胡绳,令之泽好,以善自约束,终无懈倦也。”宋欧阳修《玉楼春》词之十四:“红絛约束琼肌稳,拍碎香檀催急袞。”2.限制;管束。《史记·六国年表序》:“矫称蠭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唐罗隐《谗书·市赋》:“非信义之所约束。”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鱷如驱羊。”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必有大山当其衝,约束河伯难为灾。”3.规章;法令。《文子·上义》:“约束信,号令明。”《史记·曾相国世

【诸侯】1.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易·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史记·五帝本纪》:“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宋高承《事物纪原·官爵封建·诸侯》:“《帝王世纪》曰:女媧未有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炎帝世,乃有诸侯,风沙氏叛,炎帝修德,风沙之民自攻其君,则建侯分土自炎帝始也。”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为了统治广阔的被征服地区,周初曾大规模分封诸侯,即‘封邦建国’

【玉】〔古文〕《唐韻》《正韻》魚欲切《集韻》《韻會》虞欲切,音獄。《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易·鼎卦》鼎玉鉉。《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又《說卦》乾爲玉爲金。《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詩·大雅》金玉其相。《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

【帐】《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亮切,音脹。《釋名》帳,張也。張施於牀上也。《玉篇》帷也,張也,幬也。《爾雅·釋訓》幬謂之帳。《註》今江東亦謂帳爲幬。《淮南子·道應訓》齊伐楚,市偷請爲君行薄技,乃夜解齊君之幬帳而獻之。又與張通。《史記·高帝紀》復留止張,飮三日。《註》張,幃帳也。又計簿也。《前漢·武帝紀》明堂朝諸侯,受郡國計。《註》計,若今之諸州計帳也。漢典考證:〔《爾雅·釋器》幬謂之帳。〕 謹照原書釋器改釋訓。 考證:〔《爾雅·釋器》幬謂之帳。〕 謹照原書釋器改釋訓。

【平反】把冤屈误判的案件纠正过来。《汉书·隽不疑传》:“每行县録囚徒还,其母輒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王先谦补注引胡三省曰:“平反,理正幽枉也。”唐刘肃《大唐新语·持法》:“时周兴来俊臣等罗告天下,衣冠遇族者数千百家,有功居司刑,平反者不可胜纪。”《元典章新集·刑部·刑法》:“平反寃狱,乃居官者职令所当为之事。”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原来在什么范围内弄错的,也应该在什么范围内宣布平反。”漢

【庶狱】诉讼之事。《书·立政》:“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蔡沉集传:“庶狱,狱讼也。”《后汉书·顺帝纪》:“寇盗肆暴,庶狱弥繁。”宋陆游《谢赦表》:“四方万里,尚忧庶狱之亡辜。”《清史稿·高宗纪一》:“四月甲子,以旱命刑部清理庶狱。”

【棠】《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徒郞切,音唐。或書作。《爾雅·釋木》杜,甘棠。《郭璞疏》今之杜棃,赤色者名赤棠,白者亦名棠。《詩·召南》蔽芾甘棠。《草木疏》甘棠,今棠棃,子色白少酢,滑美。赤棠,子澀而酢,無味,木理堅韌,可作弓幹。又沙棠,木名。味如李,無核。《呂氏春秋》果之美者,沙棠之實。又其木可爲舟。《李白·題新津北橋樓詩》木蘭之枻沙棠舟。又車兩旁橫木也。《釋名》棠,也。在車兩旁幰,使不得進却也。又魯地名。《春秋·隱五年》公矢魚于棠。又落棠,山名。日入處。《淮南子·冥覽訓》日入落棠。又姓。《左傳》齊大夫

【庐】《唐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凌如切,音閭。《說文》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詩·小雅》中田有廬。《箋》中田,田中也。農人作廬焉,以便田事。又《玉篇》屋舍也。《集韻》粗屋總名。《易·剝卦》小人剝廬。《左傳·襄二十三年》則猶有先人之敝廬在,君無所辱命。又舍也。《周禮·地官》十里有廬,廬有飮食。《註》廬若今野,徙有庌也。又直宿,舍也。《前漢·金日磾傳》小疾臥廬。《註》殿中所止曰廬。《班固·西都賦》周廬千列。《註》直宿曰廬。又國名。《周語》廬由荆嬀。《註》廬,嬀姓之國,荆嬀,廬女爲荆夫人也。又邑名。《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