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眺鸿洞,念古一超忽

凭高眺鸿洞,念古一超忽

诗句读音
凭高眺鸿洞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2gāo4hóng dòng
念古一超忽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niàn3yīchāo hū

凭高眺鸿洞,念古一超忽释义

【凭】《唐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平。《說文》依几也。从几从任。《增韻》倚也。《正韻》隱几也。《山海經》西王母梯几而戴勝。《註》梯几,凭几也。又《唐韻》《集韻》《韻會》皮孕切《正韻》皮命切,憑去聲。義同。(憑)《廣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凭。依也,託也。《書·顧命》憑玉几。又姓。又叶蒲蒙切,音蓬。《華覈·自責文》越從朽壤,蟬脫朝中。熙光紫闥,靑瑣是憑。 俗作慿,非。

【高】《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音羔。《說文》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易·繫辭》高以,貴賤位矣。《註》高謂天體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貴。又《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又姓。《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又《集韻》《韻會》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釋文》高,古報反。又如字。又叶居侯切,音鉤。《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眺】《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弔切,音糶。《說文》目不正也。《潘岳·射雉賦》邪眺旁剔。《註》視瞻不正,常驚惕也。又《玉篇》眺望也。《類篇》遠視也。《禮·月令》可以遠眺望。又臺名。《三輔黃圖》影蛾池,一曰眺蟾臺。又《集韻》《正韻》土了切《韻會》吐了切,糶上聲。義同。 或作覜。

【鸿洞】虚空混沌;漫无涯际。《淮南子·精神训》:“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閔,澒濛鸿洞,莫知其门。”高诱注:“皆无形之象。”唐柳宗元《天对》:“东西南北,其极无方,夫何鸿洞,而课校修长。”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岂有乾坤斡运,元气鸿洞,反不能聚而上升,成至尊之主宰哉!”融通,连续貌。《淮南子·原道训》:“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高诱注:“鸿,大也。洞,通也。”《文选·王褒<洞箫赋>》:“风鸿洞而不絶兮,优嬈嬈以婆娑。”李善注:“鸿洞,相连貌。”

【念】《唐韻》奴店切《集韻》《韻會》《正韻》奴玷切,音。《爾雅·釋詁》思也。《疏》常思也。《釋名》念,黏也。意相親愛,心黏著不能忘也。《書·大禹謨》念兹在兹。又《小爾雅》無念,念也。《詩·大雅》無念爾祖。又姓。西魏太守念賢。又《轉注古音》叶人九切,音狃。《書·洪範》汝則念之。叶下咎受。 《六書精蘊》人當念所當念者,故从今。《正譌》俗作念,非。念字原字今下作丅。

【古】〔古文〕《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又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又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超忽】《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东望平皋,千里超忽。”吕向注:“超忽,远貌。”唐李白《送杨山人归天台》诗:“客有思天台,东行路超忽。”明许承钦《报国寺双松歌》:“求之骨貌意已失,尚想天外超忽双云峰。”2.引申为精神高逸貌。唐皮日休《太湖诗·桃花坞》:“穷深到兹坞,逸兴转超忽。”3.迅速貌。唐韦应物《元日寄诸弟兼呈崔都水》诗:“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明唐顺之《从军行送吕兵曹募兵辽海》:“虏气凭凌恒候月,汉兵超忽若乘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4.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