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真欲驭西风,百里纤毫尽发蒙

凭高真欲驭西风,百里纤毫尽发蒙

诗句读音
百里纤毫尽发蒙平仄:仄 仄 仄 平 仄 平 平
拼音: bǎi lǐxiān háojìn|jǐnfā mēng
凭高真欲驭西风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2gāo zhēnyùyùxī fēng

凭高真欲驭西风,百里纤毫尽发蒙释义

【百里】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宋苏轼《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永公‘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百里之命”。3.亦谓地小。

【纤毫】亦作“纎豪”。极其细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君秉国之钧,正色处中,纤毫之恶,靡不抑退。”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一:“清修公正,纤毫无私。”唐杜甫《夏夜叹》:“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朱子语类》卷十八:“前圣后圣心心一符,如印记相合,无纎豪不似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噶雄》:“月射四壁,纤毫毕照。”叶圣陶《倪焕之》六:“这可爱的剪影,纤毫不漏地印在焕之的眼里,同时也印在他的心里。”

【尽】《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又姓。見《萬姓統譜》。又《

【发蒙】1.启发蒙昧。《易·蒙》:“初六,发蒙,利用刑人。”孔颖达疏:“以能发去其蒙也。”汉枚乘《七发》:“发蒙解惑,不足以言也。”唐刘长卿《禅智寺上方怀演和尚寺即和尚所创》诗:“飞锡今何在,苍生待发蒙。”清许汝霖《赠汤宗伯潜庵先生》诗:“拜献忝后尘,发蒙仰先觉。”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昨始得《右文説在训詁学上之沿革及其推测》一本,入夜循览,砉然发蒙。”2.谓开始学习识字读书。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段维﹞年及强仕,殊不知书;一旦自悟其非,闻中条山书生渊藪,因往请益。众以年长犹未发蒙,不与授经。

【凭】《唐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平。《說文》依几也。从几从任。《增韻》倚也。《正韻》隱几也。《山海經》西王母梯几而戴勝。《註》梯几,凭几也。又《唐韻》《集韻》《韻會》皮孕切《正韻》皮命切,憑去聲。義同。(憑)《廣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凭。依也,託也。《書·顧命》憑玉几。又姓。又叶蒲蒙切,音蓬。《華覈·自責文》越從朽壤,蟬脫朝中。熙光紫闥,靑瑣是憑。 俗作慿,非。

【高真】道教的教义。《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一·唐太清宫乐章第三奏》:“元符传紫极,宝祚启高真。道德先垂裕,冲和已化淳。”唐吕岩《满庭芳》词:“大道渊源,高真隐祕。”宋范仲淹《滕子京以真箓相示因以赠之》诗:“金函祕宝籙,奉之如高真。”2.得道成仙的人。前蜀杜光庭《贾璋醮青城丈人真君词》:“瑶宫璿闕,深秘於洞臺;翠壁丹崖,仰呀於云雾。高真之所栖息,上圣之所宴游。”宋罗烨《醉翁谈录·裴航遇云英于蓝桥》:“航问左右,言是小娘子之姊云翘夫人,刘纲天师之妻,已是高真,为玉皇女史。”

【欲】《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又《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又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又《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又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又

【驭】《廣韻》牛倨切《集韻》牛據切《正韻》魚據切,語去聲。《玉篇》與御同。使馬也。《說文》卸,解車馬也。或彳或卸,皆御者之職。古作馭、、御。御一曰侍也,進也。《周禮·夏官·馭夫》掌馭貳車從車使車,分公馬而駕治之。又《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羣臣,以八統詔王馭萬民。又《夏官·大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軷。《註》大馭,馭之最尊者。軷,祭行道之神也。通作御。又《地官·保氏》五馭。《註》一鳴和鸞,二逐水曲,三過君表,四舞交衢,五逐禽左。《正韻》詩書皆作御。御與馭,義同者不得重押,義異者非。

【西风】1.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唐李白《长干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清陈维崧《百字令·送周求卓之任荥阳》词:“西风夕照,老鸦啼上枯树。”2.喻一种势力或倾向。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红楼梦》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贺敬之《伟大的祖国》诗:“看牛鬼蛇神,正节节溃败,东风浩荡西风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