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

吕岩评价

相传吕洞宾传有钟离权所授《灵宝毕法》十二科,为钟吕金丹道教典。自著《九真玉书》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即《道枢》卷二十六之一篇)、《肘后三成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即《道枢》卷二十五之一篇。《直斋录》又著录《纯阳真人金丹诀》一卷,谓即此篇,略有不同)。其丹道思想尚散见于《道枢》之《五戒》《众妙》《指玄》等篇中;诗词有南宋夏元鼎编《金丹诗诀》,与杨亿所说“世所传者百余篇”吻合,其中一些诗句为杨亿所引,依托之作较少;单行本《沁园春丹词》有数家注本。《正统道藏》所收《纯阳真人浑成集》为元道士何志渊所编,真伪杂糅。《吕祖志·艺文志》又增添《敲爻歌》、杂曲十首等,更不可信。

张耒评价

张耒平生仕途坎坷,屡遭不幸,可他从未忘怀操写诗文。其著作被后人多次雕版印行,名为《柯山集》、《张右史文集》、《宛丘集》等,今人李逸安、孙通海、傅信三人编辑的《张耒集》,收诗约二千三百首,散文、史论、议论近三百篇,真可谓洋洋大观矣!其诗早年体制丰腴,音节浏亮,东坡称之“汪洋冲淡,有一唱三叹之音”,晚岁落其华,趋务平易,酷肖白乐天(居易)、张文昌(籍),一时独步吟坛;其文则雄深雅健。纤秾瑰丽,无所不有,蔚然成家。

孟郊评价

唐人认为孟诗是“元和体”的一种,“元和已后”,“学矫激于孟郊”(李肇《唐国史补》)。唐末张为作《诗人主客图》,以他为“清奇僻苦主”。宋诗人梅尧臣、谢翱,清诗人胡天游、江湜、许承尧,写作上都受到他的影响。对孟诗的评价,持褒义论的,韩愈、李观以后,有贯休、黄庭坚、费衮、潘德舆、刘熙载、陈衍、钱振锽、夏敬观等;持贬义论的,有苏轼、魏泰、严羽、元好问、王闿运等。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又多苦语。苏轼称之“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后来论者便以孟郊、贾岛并称为苦吟诗人代表,元好问甚至嘲笑他是“诗囚”(《论诗三十首》)。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出自北宋宋敏求所编刊,黄丕烈所藏北宋蜀本,已不可见。

贺铸评价

张炎词中一个生硬字用不得,须是深加煅炼,字字敲打得响,歌诵妥溜,方为本色语。如贺方回、吴梦窗,皆善于炼字面,多于温庭筠、李长吉诗中来。

王国维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其词如历下、新城之诗,非不华赡,惜少真味。

刘义庆评价

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义庆为人恬淡寡欲,爱好文史,不少文人雅士集其门下,当时名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著有《幽明录》、《宣验记》等,但皆已散佚,现只存《世说新语》一书,流传于世。梁代刘孝标为《世说新语》作注,引书四百多种,与《世说新语》并行。

贾谊评价

贾谊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就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他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著有《新书》十卷。赋的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在西汉政论散文的园地中,贾谊的散文也堪称文采斐然。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其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其文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气势汹涌,词句铿锵有力,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鲁迅曾说,他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许有壬评价

正直上谏许有壬在所上奏章中建议严惩铁木迭儿之子锁南及其余党,并请示为遭受铁木迭儿打击陷害的王毅、高昉、赵世延等大臣雪冤复职。接着,他又上疏《正始十事》,篇首云:“盖为政莫大于谨始,未有不正其始而能善其终者也。”所谓“十事”者,“一曰辅翼太子,宜先训导;二曰遴选长官,宜先培养;三曰通籍宫禁,宜别贵贱;四曰欲谨兵权,宜削兼领;五曰武备废驰,宜加修饬;六曰贼臣妻妾,宜禁势官征索;七曰前赦权以止变,宜再诏以正名;八曰铁木迭儿诸子,宜籍没以惩恶;九曰考验经费,以减民赋;十曰撙节浮蟗,以纾国用。”泰定帝大都采纳了他的建议。

梅尧臣评价

他的创作活动开始於一○三一,直到他临死的那一年为止,前后整整三十年,留下一部《宛陵先生文集》,共六十卷,约二千九百首,包括诗歌、散文、赋,此外还有不在集内的诗、词各一首。他三十岁的那一年,在河南县主簿任内的时候,和欧阳修、尹洙发动一次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虽然后来欧阳修得到更大的声望,但是在发动之初,尧臣无疑地占有领导的地位,北宋诗人如欧阳修、和稍后的王安石、刘敞、以及更后的苏轼都受到他的熏陶,对他加以高度的崇敬,欧阳修更是始终称尧臣为“诗老”,表示内心的钦慕。我们可以说对于北宋诗坛,尧臣起过巨大的影响。

马援评价

马援与其他开国功臣不同,大半生都在“安边”战事中度过。马援为国尽忠,殒命疆场,实现了马革裹尸、不死床箦的志愿。他忠勤国事,马革裹尸,令人钦佩。马援进身朝廷,没有一个人推举荐拔,全靠自己公忠为国。后来居于高位,也不结势树党。

唐庚评价

宋刘克庄说:“子西诗文皆高,不独诗也。其出稍晚,使及坡门,当不在秦(观)、晁(补之)之下。”(《后村诗话》)不足之处,在于稍乏变化,炼字琢句也间有弄巧成拙处。虽学东坡,其成就则不可同日而语。其文长于议论,所作如《名治》、《察言》、《悯俗》、《存旧》、《正友》、《议赏》诸篇,亦颇为时人所称。

岑参评价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唐人杜确编有《岑嘉州诗集》,后人集据此演变。今人陈铁民、侯忠义有《岑参集校注》。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岑参的诗歌,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这和高适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缺乏高适诗中那种对士卒的同情。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身和早年经历和高适不同。

林嗣环评价

林嗣环不仅是一位博学善文的著名文学家,还是一位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百姓口碑甚佳的清官名吏。在封建官场一片污浊腐败的境况下,他洁身自爱,实在很有几分茕茕孑立的悲剧意味。当时藩王府曾派两个人到林嗣环处言事,那两人骑马直上公堂。林嗣环把他们拉下马,各打三十大板。藩王大怒,亏得当地抚军劝解,林嗣环才幸免遭难。林嗣环“善为文”,却“不善为官”。他刚正不阿的性格,使他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顺治十三年,他为减轻民众役赋而写《屯田疏》,被蓄意谋反的耿尚二藩诬告落职。但正是他的“不善为官”,不肯同流合污,使他赢得百姓爱戴,丹青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