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居讲习须朋友,退食工夫在典坟

平居讲习须朋友,退食工夫在典坟

诗句读音
退食工夫在典坟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tuì shígōng fūzàidiǎn fén
平居讲习须朋友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píng jūjiǎngxíxūpéng yǒu

平居讲习须朋友,退食工夫在典坟释义

【退食】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朱熹集传:“退食,退朝而食於家也。自公,从公门而出也。”后因以指官吏节俭奉公。南朝梁任昉《梁武帝断华侈令》:“若能人务退食,竞存约己,移风易俗,庶期月有成。”2.退朝就食于家或公馀休息。《北史·高允传》:“﹝司马消难﹞因退食暇,寻季式,酣歌留宿。”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上:“予以諫议大夫奉朝请,每退食,观唐人洎本朝名辈撰著以补史遗者,因纂所闻见继之。”清孙枝蔚《题王金铉明府琴趣轩》诗之二:“簿书

【工夫】1.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晋葛洪《抱朴子·遐览》:“艺文不贵,徒消工夫。”唐杜荀鹤《秋日闲居寄先达》诗:“到头身事欲何为,窗下工夫鬢上知。”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重行整理,又须费一番新工夫。”2.指化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唐韩偓《商山道中》诗:“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工夫。”宋陆游《夜吟》之二:“六十餘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赵树理《三里湾》三二:“劳动也不是一天就能练出工夫来的!”3.犹工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今日我家里不曾做得了工夫,不好造次住得。”梁启超《申论种

【在】《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又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又存也。《論語》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又姓。晉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又昨代切,音載。義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

【典坟】“典賁”。三坟五典的省称。指各种古代文籍。《淮南子·齐俗训》:“衣足以覆形,从典坟,虚循挠便身体,适行步。”《隶续·汉郎中王政碑》:“研典賁。”洪适释:“碑以‘賁’为‘坟’。”晋潘岳《扬荆州诔》:“游目典坟,纵心儒术。”宋梅尧臣《送代州钱防御》诗:“鐘鼓陈牛酒,衣裘论典坟。”夏曾佑《送汪毅白》诗:“江湖断梗藩龙翼,一槎生平负典坟。”曹葆华《悼--敬献于沫若先生之灵》诗:“我把灵魂在典坟中埋葬,从朝至晚与古人谈讲。”典

【平居】;平素。《战国策·齐策五》:“此夫差平居而谋王,强大而喜先天下之祸也。”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晚节嬉游简,平居孝义称。”明李东阳《明故中顺大夫夏公行状》:“国家养士於平居之时,士当効力於有事之日。”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我们平居无事时,从不想到自己的头、手、脚,以至脚底心。”2.谓安居无事。唐高彦休《唐阙史·郑少尹及第》:“人言昼则平居,夕则视事於阴,十祈叩者八九拒之。”

【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項切,音港。《說文》和解也。《徐曰》古人言講解猶和解也。《戰國策》今君禁之,而秦未與魏講也。又《廣雅》論也。《廣韻》告也。《禮·禮運》講信修睦。《疏》談說也。《又》講於仁。《疏》猶明也。又《玉篇》習也。《增韻》究也。《易·兌卦》君子以朋友講習。《左傳·隱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以講事也。《周禮·夏官·校人》冬獻馬講馭夫。《註》講猶習。又《廣韻》謀也。《左傳·襄五年》詩曰:講事不令,集人來定。《杜註》逸詩也。言謀事不善,當聚致賢人以定之。又官名。《唐書·百官志

【习】《廣韻》似入切《集韻》《韻會》《正韻》席入切,音襲。《說文》數飛也。《禮·月令》鷹乃學習。又《易·坤卦》不習,无不利。《註》不假修爲,而功自成。《論語》學而時習之。《何晏註》學者以時湧習之。又《易·坎卦》習坎。《註》習謂便習之。《釋文》習,重也。又《書·大禹謨》士不習吉。《傳》習,因也。又《詩·邶風》習習谷風。《傳》習習,和舒貌。又姓。《廣韻》出襄陽。晉有習鑿齒。◎按說文習自爲部。今從正字通併入。字从羽从白。俗作習,非。漢典考證:〔《易·乾卦》不習,无不利。〕 謹照原書乾卦改坤卦。 考證:〔《易·乾卦》不

【朋友】1.同学;志同道合的人。后泛指交谊深厚的人。《易·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诗·大雅·抑》:“无言不讐,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后汉书·马援传》:“春卿事季孟,外有君臣之义,内有朋友之道。”唐韩愈《县斋有怀》诗:“名声荷朋友,援引乏姻婭。”明高启《次韵周谊秀才对月见寄》:“朋友凋零江海空,弟兄离隔关山迥。”茅盾《昙》一:“这都是她到上海后收到的各方面朋友的信。”2.明代士大夫对儒学生员之称。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今早有个柬帖来,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