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疏磬尽,瞑目远云收
诗句 | 读音 |
---|---|
瞑目远云收 |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míng mùyuǎn|yuànyúnshōu |
凭栏疏磬尽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píng lánshū4jìn|jǐn |
凭栏疏磬尽,瞑目远云收释义
【瞑目】闭上眼睛。《淮南子·缪称训》:“故行险者不得履绳,出林者不符直道,夜行瞑目而前其手,事有所至,而明有所害,人能贯冥冥入於昭昭,可与言至矣。”《晋书·隐逸传·杨轲》:“潁川荀铺,好奇之士也,造而谈经,軻瞑目不答。”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二:“钥必以鱼者,取其不瞑目,守夜之义。”何其芳《画梦录·丁令威》:“丁令威瞑目微思,难道隐隐有一点失悔在深山中学仙吗?”2.谓死。《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欲令瞑目之日,无所復恨。”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前代之所贵,而吾之所行也,以此得罪,甘心瞑目。”宋司
【远】〔古文〕《廣韻》雲阮切《集韻》《韻會》雨阮切,爰上聲。《說文》遼也。《廣韻》遙遠也。《正韻》指遠近定體也。又《廣韻》《集韻》《韻會》于願切《正韻》于怨切,爰去聲。《正韻》遠之也。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又叶于員切,音淵。《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 俗作逺。
【云】《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又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又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又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又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又云云:衆語也
【收】〔古文〕《唐韻》式周切《集韻》尸周切,音荍。《說文》捕也。《五經文字》作収,訛。《詩·大雅》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傳》收,拘收也。又《詩·周頌》我其收之。《傳》收,聚也。又《禮·玉藻》有事則收之。《疏》當有事之時,則收斂之。又《左傳·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註》收,取也。又《戰國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註》收,猶息也。又《博雅》收,振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洩。《朱傳》振,收也。又車軫也。《詩·秦風》小戎俴收。《傳》收,軫也。又夏冠名。《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註》收,言所以收斂髮也。
【凭栏】亦作“凭阑”。身倚栏杆。唐崔涂《上巳日永崇里言怀》诗:“游人过尽衡门掩,独自凭栏到日斜。”南唐李煜《浪淘沙令》词:“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明何景明《九日黔国后园》诗之二:“忽忆登高去年客,慈恩湖阁共凭阑。”《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凭栏四顾,水天一色。”陈毅《莫干山纪游词》:“凭栏默想透山海,静寂时有草虫鸣,心境平更平。”亦作“凭阑”。靠着栏杆。唐温庭筠《菩萨蛮》词:“春水渡溪桥,凭阑魂欲消。”宋岳飞《满江红·写怀》词:“怒髮衝冠,凭栏处、瀟瀟雨歇。”清朱彝尊《曹赞善移居》诗之二:“正欲
【疏】《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音梳。《說文》通也。本作。今作疏。《禮·樂記》淸廟之瑟,朱絃而疏越。《註》越,瑟底孔也。畫疏之,使聲遲也。《疏》疏,通也。使兩頭孔相連而通,孔小則聲急,孔大則聲遲。《經解》疏通知遠。又遠也。《詩·大雅》予曰有疏附。《傳》率下親上曰疏附。《箋》疏附,使疏者親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疏。又麤也。《詩·大雅》彼疏斯粺。《箋》疏,麤也。謂糲米也。《禮·玉藻》客飧,主人辭以疏。《註》飧者,美主人之食也。疏之言麤也。又《郊特牲》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又分也
【尽】《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又姓。見《萬姓統譜》。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