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怀抱欲凌云,元佑名家盖有君
诗句 | 读音 |
---|---|
元佑名家盖有君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二十文 拼音: yuányòumíng jiāgài|gě|héyǒu|yòujūn |
平生怀抱欲凌云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píng shēnghuái bàoyùlíng yún |
平生怀抱欲凌云,元佑名家盖有君释义
【元】《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原。《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在人身則爲體之長。《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又《爾雅·釋詁》元,始也。又《廣韻》長也。又大也。《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註》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又首也。《書·益稷》元首明哉。《前漢·班固敘傳》上正元服。《註》師古曰:元,首也。故謂冠爲元服。又本也。《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又百姓曰元元。《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註》古者謂人云善人,因善爲元
【佑】《集韻》《韻會》云九切,音有。佐助也。又《集韻》《正韻》與祐同。《書·湯誥》上天孚佑下民。又叶于愧切,音位。《楚辭·天問》驚女採薇鹿何祐,北至回水萃何喜。《註》祐,一作佑。喜,叶音戲。◎按《說文》佐佑之佑本作右,音有。今加人作佑,且音宥。而右止爲左右手之右,不詳《說文》之義矣。
【名家】1.战国时诸子百家之一。以正名辨义为主,主要代表为邓析、惠施、公孙龙等。《庄子·天下》有名家辩辞的记录。《史记·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缴绕……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汉书·艺文志》:“名家者流,盖出於礼官。”梁启超《论诸家之派别》:“名家言起於郑之邓析,而宋之惠施及赵之公孙龙大昌之。”2.犹名门。《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昔甘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晋陆机《吴趋行》:“八族未足侈,四姓实名家。”宋欧阳修《刘公墓志铭》:“自其皇祖以尚书郎有声太宗时,遂为名家。”清洪昇《长生殿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君】〔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又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又子孫稱先
【平生】1.平素;往常。《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唐杜甫《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周立波《懒蛋牌子·去抓赵子彬》:“人人都知道,赵子彬平生有三好:好喝大酒,好耍大钱,好看娘们。”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晋陶潜《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唐裴度《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三:“唐子方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3.旧交;老交情。唐杨衡《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
【怀抱】抱着。《诗·小雅·蓼莪》“出入腹我”汉郑玄笺:“腹,怀抱也。”《后汉书·曹褒传》:“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潘金莲在那边屋里冷清清,独自一个儿坐在床上怀抱着琵琶。”2.谓心里怀着。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怀抱着希望,她逐渐看出她的将来不在这狭小的世界里。”3.胸前。亦指胸部和手臂向前环抱的空间。三国魏曹丕《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妻子牵衣袂,落泪霑怀抱。”唐元稹《哭崔儿》诗:“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邓攸身。”宋苏轼《哭干儿》诗之一:“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清唐甄《潜
【欲】《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又《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又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又《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又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又
【凌云】直上云霄。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气高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説,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閒意。”唐裴夷直《寄婺州李给事》诗之一:“不知壮气今何似,犹得凌云贯日无?”宋苏轼《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二首》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水浒传》第三九回:“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李白紫衣纱帽,飘飘然有神仙凌云之态。”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淩雲:直上云霄。战国楚宋玉《小言赋》:“体轻蚊翼,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