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会心地,今乃寄梦想

平生会心地,今乃寄梦想

诗句读音
平生会心地平仄:平 平 仄 平
拼音: píng shēnghuì|kuàixīn dì
今乃寄梦想平仄:平 仄 仄 仄 仄
拼音: jīnnǎijìmèng xiǎng

平生会心地,今乃寄梦想释义

【平生】1.平素;往常。《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唐杜甫《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周立波《懒蛋牌子·去抓赵子彬》:“人人都知道,赵子彬平生有三好:好喝大酒,好耍大钱,好看娘们。”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晋陶潜《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唐裴度《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三:“唐子方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3.旧交;老交情。唐杨衡《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

【会】〔古文〕《唐韻》《集韻》黃外切,音繪。合也。《易·乾卦》亨者,嘉之會也。《疏》使物嘉美之會聚。《書·禹貢》灉沮會同。《疏》謂二水會合而同。又《洪範》會其有極。《疏》會,謂集會。《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衆。又《周禮·天官·大宰》大朝覲會同。又《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又《禮·檀弓》周人作會,而民始疑。《註》會,謂盟也。《左傳·昭三年》有事而會,不協而盟。又《左傳·宣七年》凡師出與謀曰及,不與謀曰會。又《集韻》《韻會》古外切,音儈。與繪通。《書·益稷》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傳》會,五采也。《釋

【心地】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佛教认为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语本《心地观经》卷八:“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穀五果从大地生……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坛经·疑问品》:“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唐寒山《诗》之二六七:“我自观心地,莲花出淤泥。”唐王缙《东京大敬爱寺大证禅师碑》:“开心地如毛头,扫意尘於色界。”2.宋后儒家用以称心性存养。《朱子语类》卷六七:“盖其心地虚明,所以推得天地万物之理。”明高攀龙《语》:“然人之心地不明,如何察得人心术?”3.居心,用心。

【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又《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 从亼會意。,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寄】《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音記。《說文》托也。《增韻》寓也。《周語》國無寄寓。《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又《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又《廣韻》附也。《增韻》傳也。《禮·王制》東方曰寄。《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又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又《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註》請寄,猶囑托也。又寄生,草名。又寄居,小蟹名。

【梦想】梦中怀想。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南朝梁武帝《与何胤敕》:“本欲屈卿暂出,开导后生,既属废业,此怀未遂。延佇之劳,载盈梦想。”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虽限山川,常怀梦想。”明高启《咏隐逸·卢鸿》:“开元始求治,贤哲劳梦想。”2.空想;妄想。宋苏轼《赠清凉寺和长老》诗:“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餘鐘鼓更清新。”《花月痕》第四一回:“大凡有眼界遂有意识,有意识即有窒碍、恐怖、变幻、颠倒、梦想相因而至。”茅盾《子夜》八:“呵!你--老冯,还有这种享福的梦想!再过一两年,你的田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