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拊背穿驰道,铜雀分香下璧门
诗句 | 读音 |
---|---|
平阳拊背穿驰道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píng yángfǔ bèichuānchí dào |
铜雀分香下璧门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tóng què fēn xiāngxiàbì mén |
平阳拊背穿驰道,铜雀分香下璧门释义
【平阳】犹平坦。《西游记》第五六回:“下西坡,乃是一段平阳之地。”《说岳全传》第四十回:“但见一片荒山,四面平阳,多是青草。”《孽海花》第一回:“忽然到一个所在,抬头一看,好一片平阳大地!”2.指平阳侯。汉曹参封号。秦以酷政失天下,曹参为齐王相国,师盖公治要事清净,称贤相。后继萧何为汉相,一切按何成规办事,不作任何更改。常日夜饮酒,人或来规劝,至则醉以酒,使无言。闻邻近吏舍饮酒喧哗,不予制止,反唱酒相应和。后用以为典。唐刘禹锡《酬乐天斋满日裴命公置宴席上戏赠》诗:“平阳不独容宾醉,听取喧呼吏舍声。”元辛文房《唐才
【拊背】轻拍肩背。表示抚慰。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为可临觴拊背,执手须臾,欲多其数而必其全,吾所惧也。”唐李百药《妾薄命》诗:“羞闻拊背入,恨説舞腰轻。”
【穿】《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昌緣切,音川。《說文》通也,穴也。《詩·召南》誰謂無牙,何以穿我屋。《前漢·食貨志》彭吳穿穢貊,朝鮮置滄海郡。《註》本皆荒梗,始開通之,故言穿。又《增韻》委曲入也,鑽也,鑿也。《前漢·溝洫志》穿渠漑田。又《廣韻》孔也。《史記·鄧通傳》孝文夢欲上天,有一黃頭郞從後推之,上顧見其衣裻帶後穿。《後漢·耿恭傳》衣屨穿決。又國名。《爾雅·釋地八狄疏》六曰穿胷。又《本草》百穿,蜂房也。又《拾遺記》江東謂正月二十日爲天穿日,用紅縷繫餅置屋上,謂之補天穿。又《廣韻》尺絹切《集韻》《韻會》《
【驰道】供君王行驶车马的道路。泛指供车马驰行的大道。《礼记·曲礼下》:“岁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马不食穀,驰道不除,祭事不县。”孔颖达疏:“驰道,正道。如今之御路也。是君驰走车马之处,故曰驰道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七年……治驰道。”裴駰集解引应劭曰:“驰道,天子道也。道若今之中道然。”宋梅尧臣《和王景彝正月十四夜有感》:“驰道横头起山岳,露臺周匝簇车轮。”清宋之绳《随跸杂记》诗:“絶壁成驰道,坚冰过属车。”典
【铜雀分香】三国魏曹操临终遗令云:“吾婕妤妓人,皆著铜雀臺……汝等时时登铜雀臺,望吾西陵墓田。”又云:“餘香可分与诸夫人。”文见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序》。后用为人临死前对妻妾的恋念之典。唐杜牧《杜秋娘》诗:“咸池昇日庆,铜雀分香悲。”
【下】〔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
【璧门】章宫南的著名建筑,武帝时造。《史记·封禅书》:“於是作建章宫……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汉班固《西都赋》:“设璧门之凤闕,上觚稜而栖金爵。”《水经注·渭水二》引《汉武故事》:“﹝建章宫﹞南有璧门,三层,高三十餘丈,中殿十二间,阶陛咸以玉为之……楼屋上椽首薄以玉璧,因曰璧玉门也。”2.泛指宫门。唐杜牧《杜秋娘诗》:“窈裊復融怡,月白上璧门。”宋苏轼《夫人阁》诗之四:“縹緲紫簫明月下,璧门桂影夜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