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莽苍浮轻霭,白昼柴门亦自扃
诗句 | 读音 |
---|---|
白昼柴门亦自扃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五青 拼音: bái zhòuzhài ményìzìjiōng |
平原莽苍浮轻霭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píng yuánmǎng cāngfú qīngǎi |
平原莽苍浮轻霭,白昼柴门亦自扃释义
【白昼】。《鹖冠子·度万》:“光绪知无道,上乱天文,下灭地理,中絶人和,治渐终始,故听而无闻,视而无见,白昼而闇,有义而失謚。”《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剽吏而夺之金。”颜师古注:“白昼,昼日也。言白者,谓不阴晦也。”唐杜甫《夔州歌》之七:“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此时皓月初升,光同白昼。”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三章:“一轮明月挂在天空,照得山沟如同白昼。”汉
【柴门】木做的门。言其简陋。三国魏曹植《梁甫行》:“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宋王安石《即事》诗之一:“渐老逢春能几回,柴门今始为君开。”清李渔《怜香伴·书空》:“柴门静夜无关钥,留与山僧带月推。”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十:“萧祥推开柴门,两只白鹅惊飞着跑开。”2.代指贫寒之家;陋室。《晋书·儒林传论》:“若仲寧之清贞守道,抗志柴门;行齐之居室屡空,栖心陋巷……斯并通儒之高尚者也。”宋杨万里《送蔡定夫提举正字使广东》诗:“柴门僵卧三腊雪,鱼釜仅续一线烟。”元张可久《山坡羊·雪夜》曲:“扁舟乘兴,读书相映,不如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自】〔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又《玉篇》率也。又《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又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又《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
【扃】〔古文〕《唐韻》古熒切《集韻》《韻會》《正韻》涓熒切,音駉。《說文》外閉之關也。《禮·曲禮》入戶奉扃。《註》扃,門關木也。入戶之時,兩手當心,如奉扃然,雖瞻視而不回轉,嫌於干人私也。又車前橫木。《左傳·宣十二年》楚人惎之脫扃。《註》扃,車上橫木,所以約車上之兵器。又《集韻》犬迥切,音褧。扃扃,明察也。又與鉉通。《儀禮·士喪禮》右人左執七抽扃。《註》扃卽鉉字。
【平原】平坦的原野。《左传·桓公元年》:“秋,大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汉王粲《七哀》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唐方干《哭秘书姚少监》诗:“晓向平原陈葬礼,悲风吹雨溼铭旌。”刘半农《晓》诗:“太阳的光线,一丝丝透出来,照见一片平原,罩着层白蒙蒙的白雾。”2.指战国时赵国公子平原君。唐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诗:“蛾眉笑躄者,宾客去平原。”唐白居易《长斋月满携酒与梦得对酌》诗:“若怕平原怪先醉,知君未惯吐车菌。”明许自昌《水浒记·分飞》:“气概雄,论交四海芳名重,魏齐应有平原拥;就不然的时节,他做丧家之狗天涯哄
【莽苍】迷茫。《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飡而返,腹犹果然。”成玄英疏:“莽苍,郊野之色,遥望之不甚分明也。”唐孟郊《古别曲》:“荒郊烟莽苍,旷野风凄切。”明刘基《菩萨蛮》词:“月上海门山,山河莽苍间。”2.空旷无际貌。唐杜牧《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如登高四望,但见莽苍大野,荒墟废壠,悵望寂然,不能自解。”宋欧阳修《自岐江山行至平陆驿》诗:“萧条断烟火,莽苍无人境。”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遂引余从其寨之后东逾岭,莽苍无路,姑随之行。”3.指迷茫的郊野或原野。唐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
【浮轻】轻飘貌。三国魏曹植《冬至献袜履颂》:“南闚北户,西巡王城,翱翔万域,圣体浮轻。”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陈思之文,羣众之俊也,而《武帝誄》云‘尊灵永蛰’,《明帝颂》云‘圣体浮轻’。浮轻有似於蝴蝶,永蛰颇疑於昆虫。”
【霭】《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蓋切,音藹。《說文》雲貌。从雨,謁省聲。《集韻》或作。又《韻會》雲集貌。又《韻會》《正韻》依亥切,音欸。義同。又《韻會》氛也。又《廣韻》於葛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音遏。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