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生一女,蟋蟀催寒杵

贫家生一女,蟋蟀催寒杵

诗句读音
贫家生一女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上八語
拼音: pínjiā shēngyīnǚ|rǔ
蟋蟀催寒杵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xī shuàicuīhán chǔ

贫家生一女,蟋蟀催寒杵释义

【贫】〔古文〕《唐韻》符巾切《集韻》《韻會》皮巾切《正韻》毗賔切,音頻。《說文》財分少也。《爾雅·釋言》寠,貧也。《註》謂貧陋。《疏》貧者,無財也。《書·洪範》六極,四曰貧。《傳》困於財。《詩·邶風》終寠且貧。《晉語》韓宣子憂貧,叔向賀之。又《韻補》叶頻眠切,音騈。《歐陽修·送魏主簿詩》士欲見所守,視其居賤貧。何用慰離居,贈子以短篇。

【家生】1.一家的生计。《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文王病时,臣意家贫,欲为人治病,诚恐吏以除拘臣意也,故移名数,左右不脩家生,出行游国中,问善为方数者事之久矣,见事数师,悉受其要事,尽其方书意,及解论之。”2.奴婢所生的子女仍在主家当奴婢,谓之“家生”。《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兀髠髮剪头披短褐,假作家生一贱人。”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老夫汴梁人氏,姓赵名忠字德方,嫡亲三口儿,夫人张氏,有一个家生的孩儿是王庆。”《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吴用向前与把门军士陪话道:‘小生一言难尽!这个道童,又聋又哑,只有一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女】〔古文〕《唐韻》《正韻》尼呂切《集韻》《韻會》碾與切,茹上聲。《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陽曰男,隂曰女。《易·繫辭》坤道成女。《詩·小雅》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禮·內則》女子生,設帨於門右。《淮南子·地形訓》土地各以類生,澤氣生女。又已嫁曰婦,未字曰女。《禮·曾子問》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又星名。須女四星,主布帛,爲珍寶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又織女三星,天女也,主苽果絲帛,見《星經》。又水名。《山海經》嶧臯之山,其水出焉,東流注于激女之水。又女,九天

【蟋蟀】亦作“螅蟀”。1.昆虫名。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雄的善鸣,好斗。也叫促织。《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牀下。”《逸周书·时训》:“螅蟀居辟。”朱右曾校释:“螅蟀生土中,有翼而未能飞,但居壁上。辟、壁同。”叶圣陶《隔膜·母》:“风也不起,蟋蟀也不叫,花间小虫跳跃的微声也没有。”2.《诗·唐风》篇名。小序谓刺晋僖公“俭不中礼”。《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印段赋《蟋蟀》。赵孟曰:‘善哉,保家之主也!吾有望矣。’”《文选·张衡<西京赋>》:“独俭嗇以齷齪,忘《蟋蟀》之谓何。”薛综注:“《蟋蟀

【催】《唐韻》《集韻》《韻會》倉回切,音崔。促也,迫也。 本作趣,古有趣無催,催促皆後人所增。催趣同聲,實一字。

【寒杵】杵声。杵,捣衣用的棒槌。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环境的冷落、萧索或思乡。唐岑参《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诗:“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唐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唐皇甫曾《寻刘处士》诗:“隔城寒杵急,带月早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