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歌(寄管儿,兼诲铁山。此后并新题乐府)注释
- 13 次浏览
【风雨萧条】交加,景象冷落。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访遗踪於女峡,风雨萧条;徵往事於姑泉,絃歌响亮。”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春香侍奉小姐,伤春病到深秋。今夕中秋佳节,风雨萧条。”典
【雨霖铃】亦作“雨淋铃”。1.唐教坊曲名。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补遗》:“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於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採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唐元稹《琵琶歌》:“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明梁辰鱼《红线女》第一折:“《雨霖铃》空响人何处,只落得渺渺独愁予。”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词:“信得羽衣传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参阅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2.词牌名。由唐教坊曲演化而成。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宋柳永始作。柳永一生失意潦倒,生活漂泊无定。在他离开汴京时作此词,以抒发惜别之情。词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脍炙人口。后用以指代失意潦倒。清陈维崧《赠歌者陈郎》诗:“怜尔少年非失意,逢人也唱《雨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