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近膏油,未肯忘濯盥

譬如近膏油,未肯忘濯盥

诗句读音
譬如近膏油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拼音: pì rújìngào yóu
未肯忘濯盥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二十四緩
拼音: wèikěnwàngzhuó|zhàoguàn

譬如近膏油,未肯忘濯盥释义

【譬如】1.比如。《周礼·考工记·弓人》:“恒角而达,譬如终紲,非弓之利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人毁君,君亦毁人,譬如贾竖女子争言,何其无大体也。”明姜埰《和陶荣木》之四:“譬如駑马,愧彼良驥。黽勉及时,为善期至。”何其芳《画梦录·岩》:“还是向前走好了,人生就譬如走路。”2.与其。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元休心头怒恶!譬如这里闹鑊鐸,把似书房里睡取一觉。”凌景埏校注:“譬如,这里是与其的意思。”

【近】〔古文〕《廣韻》其謹切《集韻》《韻會》《正韻》巨謹切,音瘽。《玉篇》不遠也。《詩·小雅》會言近止。《易·繫辭》近取諸身。又《廣韻》幾也。言庶幾也。《論語·其庶乎註》庶言近道也。又《韻會》迫也。《易·繫辭》二多譽,四多懼,近也。《註》位偪于君也。又《廣韻》《集韻》《韻會》巨靳切,音覲。《說文》附也。《增韻》親也,近之也。《書·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又《洪範》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韻會》凡遠近之近,上聲。附近之近,去聲。又《集韻》居吏切,音記。已也。辭也。《詩·大雅》往近王舅。《註》辭也。

【膏油】油脂;灯油。《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乃取蒙衝鬭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宋史·汪应辰传》:“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2.特指为子弟延师请益之费。清刘大櫆《胡母谢太孺人传》:“且极力延师以课子,膏油脩脯,敬礼有加焉。”3.比喻滋润作物的雨水。唐韩愈《双鸟诗》:“雷公告天公,百物须膏油。”宋苏辙《庭中种花》诗:“春雨散膏油,朝暾发萌牙。”汉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肯】〔古文〕《正韻》苦等切,音懇。《爾雅·釋言》肯,可也。《詩·衞風》惠然肯來。《箋》可也。《前漢·高帝紀》高帝數讓,衆莫肯爲。又《集韻》可亥切,音愷。《字林》著骨肉也。《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註》著骨肉也。肯,著也。 《集韻》或作肎肻。又。

【忘】《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說文》不識也。《增韻》忽也。又遺也。《書·微子之命》予嘉乃德,曰篤不忘。謂不遺也。又《儀禮·士冠禮》壽考不忘。《註》長有令名,不忽然而遽盡也。又善忘,病也。《莊子·達生篇》氣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又坐忘,無思慮也。《莊子·大宗師》回坐忘。又《廣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音妄。《韻會》棄忘也。《增韻》遺忘也。《周禮·地官·司刺》三宥,一曰遺忘。又志不在也。《左傳·隱七年》鄭伯盟,歃如忘。《註》志不在于歃血也。又《韓愈·別竇司直詩》中盤進橙栗,投擲

【濯】《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角切,音濁。《說文》也。《詩·大雅》可以濯罍。《傳》濯,滌也。《儀禮·特牲饋食禮》反告濯具。《註》濯,漑也。又洗心亦曰洒濯。《左傳·襄二十一年》洒濯其心。又《爾雅·釋詁》濯,大也。《詩·大雅》王公伊濯。又光明也。《詩·大雅》鉤膺濯濯。又《博雅》濯濯,肥也。一曰娛遊也。《詩·大雅》麀鹿濯濯。又山無草木之貌。《孟子》是以若彼濯濯也。又飮也。《禮·少儀疏》將飮之,而跪之,曰賜濯。濯,猶飮也。又湖名。《廣輿記》濯湖,在江西瑞州府新昌縣。又《集韻》式灼切,音爍。水貌。又《廣韻》《集

【盥】《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音貫。《說文》澡手也。《增韻》以盤水沃洗曰盥。《易·觀卦》盥而不薦。《註》盥,將祭而潔手也。《左傳·僖二十三年》奉匜沃盥。《禮·鄉飲》《酒義》盥洗揚觶。《魏書·武帝紀》臨祭就洗,以手擬水而不盥。又《集韻》灌祭也。或作灌。《正韻》通作祼果。又《廣韻》古滿切《集韻》《韻會》《正韻》古緩切,貫上聲。義同。 《說文》从臼水臨皿。《正字通》澡滌者兩手掬水。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