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距跃良家子,鹅鹳弥缝司马令

貔貅距跃良家子,鹅鹳弥缝司马令

诗句读音
鹅鹳弥缝司马令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二仙
拼音: é guànmí féngsī mǎlíng|lǐng|lìng
貔貅距跃良家子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pí xiūjù yuèliáng jiā zǐ

貔貅距跃良家子,鹅鹳弥缝司马令释义

【鹅鹳】亦作“鵞鸛”。1.《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丙戌,与华氏战於赭丘。郑翩愿为鸛,其御愿为鹅。”杜预注:“鸛、鹅皆陈名。”后即以“鹅鸛”并举指军阵。《文选·张衡<东京赋>》:“火列具举,武士星敷,鹅鸛鱼丽,箕张翼舒。”薛综注:“鹅鸛鱼丽,并阵名也。谓武士发於此而列行,如箕之张,如翼之舒也。”唐权德舆《明经策问》之一:“阵为鵞鸛,战岂捷於鱼丽;诅以犬鸡,信寧优於牛耳。”明徐渭《李伯子画册序》:“然鱼鸟鹅鸛具载阵法中。”陈去病《自厦门泛海登鼓浪屿有感》诗:“番舶正连鹅鸛阵,怒涛如振鼓鼙声。”2.水鸟天鹅与鹳鸟。宋

【弥缝】1.缝合;补救。《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闕,而匡救其灾。”唐元稹《杨汝士授右补阙制》:“朕闻袞职有闕,仲山甫补之。盖所以节置天子之嗜欲,而弥缝其不及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后奉事高祖,承顺妃嬪,弥缝其闕,甚有内助。”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一》:“﹝人主﹞不得不委重於人,其所委而重者,幸而得其人,则犹可弥缝其闕,而苟安於一时。”2.设法遮掩以免暴露。唐吴兢《贞观政要·论择官》:“互相姑息,惟事弥缝。”宋李上交《近事会元·神策军宦官主兵》:“自是参掌机密,遂至内

【司马】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汉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后汉因之,旋又改名太尉,南北朝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隋废。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明申时行《题清秋出塞图》诗:“忆昔筹边赞庙謨,桓桓司马杰丈夫。”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下官杨文驄,昨奉熊司马之命,託侯兄发书寧南,阻其北上,已遣柳敬亭连夜寄去。”王季思注:“即兵部尚书熊明遇。”参阅《通典·职官二》。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汉

【令】《集韻》《正韻》力正切,零去聲。律也,法也,告戒也。《書·囧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禮·月令》命相布德和令。《周禮·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四曰犯邦令,五月撟邦令。又三令。《前漢·宣帝紀》令有先後,有令甲,令乙,令丙。又縣令。漢法,縣萬戸以上爲令,以下爲長。又時令,月令,所以紀十二月之政。又善也。《詩·大雅》令聞令望。《左傳·成十年》忠爲令德,非其人猶不可,况不令乎。又姓。又《集韻》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零。厮役曰使令。又丁令,地名。見《前漢·張湯傳》。或作丁零。又令狐,亦地名。又令狐,複姓。又《詩·齊

【貔貅】亦作“豼貅”。1.古籍中的两种猛兽。《逸周书·周祝》:“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为可服?”《史记·五帝本纪》:“﹝轩辕﹞教熊羆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司马贞索隐:“此六者猛兽,可以教战。”徐珂《清稗类钞·动物·貔貅》:“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辽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连举之。”2.多连用以比喻勇猛的战士。唐张说《王氏神道碑》:“赳赳将军,豼貅絶羣。”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羡威统百万貔貅,坐安边境。”清毕著《纪事》诗:“乘贼不及防,夜进千貔貅。”柳亚子《读史》诗

【距跃】1.跳跃;跳越。《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距跃三百,曲踊三百。”杜预注:“距跃,超越也。”杨伯峻注:“顾炎武《补正》引邵宝説谓距跃为直跳,曲踊为横跳。刘文淇《疏证》谓直跳者,向上跳,今之跳高也;横跳者,向前跳,今之跳远也。”清夏燮《中西纪事·大沽前后之役》:“大沽砲臺武弁之忠勇,至有距跃向前,奋勇不顾洋人,方欲生致之者。”2.谓欢欣雀跃。清祝德麟《淞江水濬河无扰美守令也》诗:“惰者激劝勤者温语呵,子来距跃乐且歌。”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苟三詔既下,赏罚得当,士气咸伸,天下必距跃鼓舞,奔走动容,以赴国家

【良家子】旧指出身良家的子女。《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司马贞索隐:“如淳云‘非医、巫、商贾、百工也’。”《汉书·外戚传上·孝文窦皇后》:“孝文竇皇后,景帝母也,吕太后时以良家子选入宫。”南朝梁简文帝《和武帝宴诗》之一:“常从良家子,命中幽并儿。”《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昶》:“昶好打毬走马,又为方士房中之术,多採良家子以充后宫。”参见“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