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衣端为诗催起,吟得诗成分外清
诗句 | 读音 |
---|---|
披衣端为诗催起 |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 pī yīduānwéi|wèishīcuīqǐ |
吟得诗成分外清 |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十四清 拼音: yíndé|děi|deshīchéng fènwàiqīng |
披衣端为诗催起,吟得诗成分外清释义
【披衣】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三国魏曹丕《杂诗》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唐韦应物《寄冯著》诗:“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清吴骞《扶风传信录》:“二人披衣待旦,别袁而归。”
【端】〔古文〕耑《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官切,音偳。《說文》直也,正也。《禮·曲禮》振書端書于君前。《註》端,正也。《玉藻》目容端。《前漢·賈誼傳》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衞翼之。又《篇海》萌也,始也,首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公羊傳·隱元年註》上係天端。《疏》天端,卽春也。春秋說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爲術曆之端首。《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註》端者,首也。人皆有
【催】《唐韻》《集韻》《韻會》倉回切,音崔。促也,迫也。 本作趣,古有趣無催,催促皆後人所增。催趣同聲,實一字。
【吟】〔古文〕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音切,音崟。《說文》呻也。《廣韻》歎也。又《增韻》哦也,咏也,鳴也。《莊子·德充符》倚樹而吟。《戰國策》晝吟宵哭。《楚辭·漁父》行吟澤畔。《荀子·不苟篇》盜跖吟口。《註》吟咏長在人口也。《後漢·梁冀傳》口吟舌言。《註》謂語吃不能明了。又姓。《正字通》唐嘉州刺史吟約。又音含。《前漢·郊祀歌》靈安留,吟靑黃。《註》服虔曰:吟音含。○按師古云:服說非也。吟,歌誦也,靑黃,四時之樂也。然服有此音,今存之。又《集韻》牛錦切,音僸。《揚雄·解嘲》蔡澤雖噤吟,而笑唐舉。《註》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成分】“成份”。1.定分。南朝宋罗含《更生论》:“是则人物有定数,彼我有成分,有不可灭而为无,彼不得化为我。”2.指构成事物的各种不同的物质或因素。瞿秋白《赤都心史》三:“可是近几年来学术上的发明也还不少,比如:X光线,化学原子锂的成份,医学上癌病的治疗法等。”巴金《随想录·文学的作用》:“《红楼梦》虽然不是作者的自传,但总有自传的成份。”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吃东西,要把营养成分吸收到全身的器官里化为气力。”3.根据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主要生活来源的性质划定的阶级属性。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七:“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