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陂漏水不耐旱,人力未至求天全
诗句 | 读音 |
---|---|
破陂漏水不耐旱 | 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 仄 仄 韵脚:上二十三旱 拼音: pòbēi|pí|pōlòu shuǐbù nàihàn |
人力未至求天全 | 平仄: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rén lìwèizhìqiútiān quán |
破陂漏水不耐旱,人力未至求天全释义
【破】〔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普過切,頗去聲。壞也,剖也,裂也,劈也,坼也。《正字通》凡物壞,及行師敗其軍,奪其地,皆曰破。說文專訓石碎,泥。又《韻會》曲破,樂名。樂書云:唐明皇天寶,樂章多以邊地名曲。如伊州,甘州之類。曲終繁聲,名爲入破。又《字彙補》披義切,音媲壞也。又叶博屑切,音鷩。《呂覽》膏以明自煎,鐸以聲自穴。翠以羽殃身,蚌以珠致破。
【陂】《唐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音。《說文》阪也。一曰池也。《玉篇》澤鄣也。《風俗通義》陂者,繁也。言因下鍾水,以繁利萬物也。今陂皆以漑灌。《書·禹貢》九澤旣陂。《禮·月令》毋竭川澤,母漉陂池。《註》畜水曰陂。又地名。《左傳·成四年》許人敗諸展陂。《註》展陂,許地。又《昭十三年》次于魚陂。《註》竟陵縣城西北有甘魚陂。又《正字通》黃陂,縣名,今黃州府。又《前漢·禮樂志》騰雨師,洒路陂。《註》路陂,路傍也。又《集韻》或作波。《史記·貨殖傳》水居千石魚陂。又《灌夫傳》陂池田園。《前漢書》作波
【漏水】下的水。《晋书·天文志上》:“张平子既作铜浑天仪於密室中,以漏水转之,令伺之者闭户而唱之。”唐李白《乌栖曲》:“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元萨都剌《寒夜即事》诗:“枕边漏水催更箭,城下霜风动捲芦。”参见“漏壶”、“漏刻”。
【不耐】不能。《礼记·乐记》:“故人不耐无乐,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郑玄注:“耐,古书能字也。”1.不能忍受。《南史·张敷传》:“文帝令以后车载沙门往,谓曰:‘道中可得言晤。’敷不奉詔,曰:‘臣性不耐杂。’”宋向子諲《减字木兰花》词:“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教春光造次归。”清周亮工《复何匡山书》:“其声呜呜,不耐愁人听。”鲁迅《书信集·致韦素园》:“而种种可恶,令人不耐,所以突然辞职了。”2.不愿意。宋余桂《春日即事》诗:“半晴半雨春无準,燕怯轻寒不耐飞。”
【旱】《廣韻》乎旰切《集韻》《韻會》侯旰切,音翰。《說文》不雨也。《書·說命》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詩·大雅》旱旣太甚。又山名。《詩·大雅》瞻彼旱麓。《傳》旱,山名也。又《廣韻》胡笴切《集韻》下罕切,音悍。義同。又《韻補》叶形甸切。《蘇轍·沂山祈雨詩》宿雪雖盈尺,不救春夏旱。吁嗟遍野天不聞,歌舞通宵龍一戰。
【人力】1.人的劳力,人的力量。《穀梁传·定公元年》:“毛泽未尽,人力未竭,未可以雩。”《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於此。”唐柳宗元《辩侵伐论》:“备三有餘,而以用其人。一曰义有餘,二曰人力有餘,三曰货食有餘。”冰心《我的学生》:“物力还应当爱惜,何况人力?”2.劳动力。指从事劳作的人。《南史·萧秀传》:“郢州地居衝要,赋敛殷烦,人力不堪,至以妇人供作。”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加边方多事,人力苦少。”宋曾巩《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食货富穰,人力有餘。”3.仆役。《北史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至】〔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脂利切《正韻》支義切,音摯。《說文》飛鳥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玉篇》來也。《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禮·樂記》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註》至,來也。又《玉篇》達也,由此達彼也。《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又極也。《易·坤卦》至哉坤元。《註》至謂至極也。又《繫辭》易其至矣乎。《莊子·逍遙遊》故曰:至人無己。《註》至極之人。又善也。《禮·坊記》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
【求】《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音裘。《說文》索也。《增韻》覓也,乞也。《易·乾卦》同氣相求。《詩·大雅》世德作求。又招來也。《禮·學記》發慮憲,求善良。又等也。《書·康誥》用康乂民作求。《傳》求,等也。言爲等匹於商先王也。又山水名。《山海經》歷石山東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潛于其下。又姓。《三輔決錄》漢有求仲。又與裘通。《說文》裘字,古省作求。又與球通。《柳宗元·饗軍堂記》琉球作流求。又《集韻》恭于切,音拘。與蛷同。肌蛷,蟲名。或省作求。又《韻補》叶渠之切,音奇。《班昭·東征賦》貴賤貧富不可
【天全】1.谓保全天性。宋苏轼《李行中秀才醉眠亭》诗之一:“已向闲中作地仙,更於酒里得天全。”2.谓天然浑成,无斧凿雕饰之迹。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中:“﹝东坡﹞集中,次韵者几三分之一,虽穷极伎巧,倾动一时,而害於天全多矣。”明高启《太湖石》诗:“又嗟此石何献巧,自召凿取亏天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