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风流真在眼,名公谈笑辱忘年

前辈风流真在眼,名公谈笑辱忘年

诗句读音
前辈风流真在眼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二十六產
拼音: qián bèifēng liú1zàiyǎn
名公谈笑辱忘年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míng gōngtán xiào3wàng nián

前辈风流真在眼,名公谈笑辱忘年释义

【前辈】辈长、资历深的人。汉孔融《论盛孝章书》:“今之少年,喜谤前辈。”唐杜甫《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古人不可见,前辈復谁继?”《宋史·田昼传》:“议论慷慨,有前辈风。”鲁迅《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2.唐代称进士及第者为前辈。宋王谠《唐语林·文学》:“其都会谓之举场;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之前辈。”明胡震亨《唐音癸籤·集录一》:“省试诗有前辈咏题诗集,採开元至大中省试咏诗三百五十篇,四卷。”3.为唐代进士间互表尊重的称呼。唐李商隐有

【风流】1.风流动或流逝。唐宋之问《太平公主山池赋》:“未穷观而极览,忽云散而风流。”参见“风流云散”。2.风行;流传。汉苏顺《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战国,逮於两汉,风流弥广。”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隋唐,风流已远。”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唐韩休《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

【真】同眞。俗字。

【在】《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又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又存也。《論語》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又姓。晉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又昨代切,音載。義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

【眼】〔古文〕《唐韻》五限切《集韻》《韻會》《正韻》語限切,顏上聲。《說文》目也。《靈樞經·大惑論》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爲之精。精之窠爲眼,骨之精爲童子,筋之精爲黑眼,氣之精爲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隂,白眼赤衇法于陽。《釋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說卦》巽其於人也,爲多白眼。《史記·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晉書·阮籍傳》籍能爲靑白眼。《南史·陶弘景傳》仙書云:眼方者壽千歲。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又馬有夜眼。《本草綱目》馬夜眼在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狀》南方之果,珍異者有龍眼。又香

【名公】望的贵族或达官。《宋书·谢景仁传》:“高祖目之,曰:‘此名公孙也。’”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活国名公在,拜坛羣寇疑。”明高明《琵琶记·官婚议婚》:“紫阁名公,黄扉元宰,三槐位里排列。”2.泛指有能耐或有名的人。《儒林外史》第五二回:“你敢在凤四哥的肾囊上踢一下,我就服你是真名公。”鲁迅《准风月谈·偶成》:“上海又有名公要来整顿茶馆了。”

【谈笑】说笑;又说又笑。《孟子·告子下》:“有人於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茅盾《子夜》十四:“前边大餐间里还是热闹着谈笑和牌声。”2.形容态度从容。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宋陆游《书事》诗:“北征谈笑取关河,盟府何人策战多。”典

【辱】〔古文〕《唐韻》而蜀切《集韻》儒欲切,音蓐。《廣韻》恥也。《禮·曲禮》孝子不登危,懼辱親也。又汙也。《左傳·襄三十年》使吾子辱在塗泥久矣。又屈也。《禮·曲禮》君言至,則主人出拜君言之辱。《註》屈辱尊命之臨也。又僇也。《說文》辱,从寸,在辰下。失耕時於封疆上僇之也。又姓,見《姓苑》。

【忘年】1.忘记年月。《庄子·齐物论》:“忘年忘义,振於无竟。”成玄英疏:“夫年者,生之所禀也,既同於生死,所以忘年也。”唐元结《无为洞口作》诗:“洞旁山僧皆学禪,无求无欲亦忘年。”清李世熊《独松》诗:“上友不羈云,下友忘年石。”2.不拘年龄、行辈、以德才相敬慕。《初学记》卷十八引晋张隐《文士传》:“禰衡有逸才,少与孔融交。时衡未满二十,而融已五十,敬衡才秀,忘年殷勤。”《北史·序传》:“宽当时位望,又与大师年事不侔,初见,言未及终,便改容加敬……每於私室接遇,恒尽忘年之欢。”宋苏辙《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一首》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