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峰有兰若,吟赏自忘归

前峰有兰若,吟赏自忘归

诗句读音
前峰有兰若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qián1yǒu|yòulán rě
吟赏自忘归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ín shǎngzìwàng guī

前峰有兰若,吟赏自忘归释义

【峰】《集韻》同峯。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兰若】1.兰草与杜若。皆香草。《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芬馥歇兰若,清越夺琳珪。”李周翰注:“兰若,香草。”唐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诗:“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唐刘禹锡《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诗:“楚水多兰若,何人事擷芳。”2.指寺院。梵语“阿兰若”的省称。意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唐杜甫《谒真谛寺禅师》诗:“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宋王安石《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之一:“青鸳几世开兰若,黄鹤当年瑞卯金。”清孙枝蔚《登赤城山》诗:“下巖地势稍宽平,无数松竹遶兰若。”漢

【吟赏】欣赏。唐顾况《梅湾》诗:“山深不吟赏,辜负委苍苔。”宋姜夔《清波引》词序:“沧浪之烟雨,鸚鵡之草树……胜友二三,极意吟赏。”元袁士元《和刘德彝海棠诗》:“主人吟赏夜不眠,直欲题诗压苏子。”《平山冷燕》第一回:“﹝天子﹞道罢,又将诗细细吟赏。”清方文《将去彭城留别魏少尹》诗:“相期云龙山,把酒一吟赏。”典

【自】〔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又《玉篇》率也。又《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又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又《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

【忘归】1.忘返。《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晋左思《吴都赋》:“舜禹游焉,没齿而忘归。”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2.良箭名。以一去不复返,故称。《公孙龙子·迹府》:“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於云梦之圃。”《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一》:“左揽繁若,右接忘归。”李周翰注:“忘归,矢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