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敌坐致九顿首,和议姑随三折肱

强敌坐致九顿首,和议姑随三折肱

诗句读音
和议姑随三折肱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hé yìgū2sān zhé gōng
强敌坐致九顿首平仄:仄 平 仄 仄 仄 平 仄
拼音: qiáng|qiǎng|jiàngdízuò zhìjiǔdùn shǒu

强敌坐致九顿首,和议姑随三折肱释义

【和议】1.关于停战、讲和的主张。宋沉作喆《寓简》卷八:“秦会之既主和议,大帅皆罢兵权。”明王琼《双溪杂记》:“正统己巳秋,兵部尚书于谦以社稷为重,力排和议。”2.与对方达成的和平协议。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八年二月》:“用兵须杀人,若因和议得遂我所欲,岂不贤於用兵。”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道光二十二年,西夷和议成,林文忠公则徐戍謫伊犂。”沙汀《范老师》:“成都物价大跌,因为和议已经成功,内战停止打了。”

【姑】《廣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孤。《爾雅·釋親》婦稱夫之母曰姑,父之妹亦曰姑。王父之妹曰王姑。《詩·邶風》問我諸姑。又婦謂夫之女妹曰小姑。《新婦詩》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又《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以姑息。《註》姑,且也。息,休也。○按尸子曰:紂棄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語。註:姑,婦女也。息,小兒也。又且也。《書·酒誥》姑惟敎之。又星名。《歲時記》黃姑牽牛星,一曰河鼓也。又國名。《左傳·昭九年》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杜預註曰樂安博昌縣北有蒲姑城。又《尚書序》周公告召公,作將蒲姑。又

【随】〔古文〕遀追《廣韻》《集韻》《韻會》旬爲切,音隋。《廣韻》從也,順也。《書·禹貢》隨山刊木。《易·象》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詩·大雅》無縱詭隨。《傳》詭,人之善。隨,人之惡者。又易卦名。又《易·咸卦》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註》隨,謂趾也。《疏》腓動,則足隨之,故謂足爲隨。又《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又《儀禮·鄕射禮》其閒容弓,距隨長武。《註》距隨者,物橫畫也。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又地名。《左傳·隱五年》翼侯奔隨。《註》隨,晉地。又國名。漢爲縣。《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註》隨國,

【三折肱】1.喻屡遭挫折。宋张侃《岁时书事》诗:“年来三折肱,逢人漫称好。”2.古有“三折肱为良医”之语,因以“三折肱”指代良医。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敌】《集韻》乎刮切,音頢。盡也。(敵)《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音狄。《說文》仇也。《書·微子》相爲敵讎。又《爾雅·釋詁》敵,當也。《疏》仇匹相當也。《易·同人》伏戎於莽,敵剛也。《左傳·文六年》敵惠敵怨,不在後嗣。又《爾雅·釋詁》敵,匹也。《博雅》輩也。《玉篇》對也。《禮·曲禮》雖貴賤不敵。又《增韻》拒抵也。《管子·兵法篇》明理而勝敵。又《博雅》上也。《廣韻》主也。

【坐致】获得;轻易达到。《孟子·离娄下》:“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乘人心离散,嘉勒斯賚立敌之时,缘边州军转徙粮草二百餘里,不出一月,可坐致山界洪宥等州。”王闿运《<衡阳县志>序》:“两君既殂,三公坐致。”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七讲:“宋文帝公开袒护佛家,对臣下毫不讳言地表示,假若人们都信仰了佛教,则一定能驯服地接受统治,可以坐致太平。”汉

【九】《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音久。數也。《說文》陽之變也。《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又算法曰九九。《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註》若今九章算法。又《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又《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又九之爲言多也。《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

【顿首】1.磕头。旧时礼节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汉书·东方朔传》:“居有顷,闻上过,朱儒皆号泣顿首。”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我这里展脚舒腰忙顿首,引的我口角顽涎溜。”郭沫若《卓文君》第一景:“﹝卓文君﹞:嗳哟,你这没志气的磕头虫!说时顺口,说后顿首;我如果打了你,也要污了我的贵手。”参见“九拜”。2.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汉蔡邕《被收时表》:“议郎粪土臣邕顿首再拜书皇帝陛下。”唐韩愈《答胡生书》:“愈顿首,胡生秀才足下。”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明帖》:“明洪武三年,礼部定仪:敌己,止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