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发英声,莹莹如佩玦

锵锵发英声,莹莹如佩玦

诗句读音
锵锵发英声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qiāng qiāng1|4yīng shēng
莹莹如佩玦平仄:平 平 平 仄
拼音: yíng yíngrúpèi jué

锵锵发英声,莹莹如佩玦释义

【锵锵】1.象声词。形容金石撞击发出的洪亮清越的声音。《诗·大雅·烝民》:“四牡彭彭,八鸞鏘鏘。”郑玄笺:“鏘鏘,鸣声。”汉秦嘉《留郡赠妇》诗之二:“肃肃僕夫征,鏘鏘扬和铃。”宋梅尧臣《和永叔<柘枝歌>》:“鏘鏘杂珮离芳渚,珠帽红鞾振金缕。”清袁枚《新齐谐·玉梅》:“满房帐钩箱锁之类鏘鏘有声。”丁玲《某夜》:“‘铿铿-锵锵-’,铁的镣铐在他的手上和脚上讨厌的响着。”2.象声词。特指诗文音节清越响亮。清杜芥《<楝亭诗钞>序》:“徒赏其诗渊渊尔,鏘鏘尔,非曹子所以命予者已。”3.象声词。乐声。三国魏曹丕《于谯作》诗:

【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說文》發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註》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又《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畝之中。又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又《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又《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註》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又《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

【英声】的名声。汉司马相如《封禅文》:“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唐王迥《同孟浩然宴赋》诗:“屈宋英声今止已,江山继嗣多才子。”清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英声超北地,雅操迈东乡。”2.指悠扬悦耳的声音。三国魏嵇康《琴赋》:“英声发越,采采粲粲。”

【莹莹】晶晶。明无名氏《赠书记·订盟闻难》:“清宵杳,看月光莹莹,归路非遥。”龚尔位《情诗次钝庵韵》:“依依堂前柳,莹莹窗下雪。”冰心《庄鸿的姊姊》:“这时我抬起头来,只见秋鸿的眼里,射出莹莹的泪光。”

【佩玦】环形佩玉。《庄子·田子方》:“缓佩玦者,事至而断。”成玄英疏:“缓者,五色絛绳,穿玉玦以饰佩也。”参见“佩环”。1.玉佩的一种。环形而有缺口。宋陈师道《次韵麟等诗及破余酒戒》:“丈夫意气合,珮玦不循鉤。”2.泛指佩玉。元周巽《野有梅而托兴焉》诗:“吁嗟美人兮,赠我以琼英。酬以珮玦,聊结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