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当眉睫,何须更上楼
| 诗句 | 读音 |
|---|---|
| 何须更上楼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hé xūgēng|gèngshàng|shǎnglóu |
| 千里当眉睫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qiān lǐdāng|dàngméi jié |
千里当眉睫,何须更上楼释义
【何须】犹何必,何用。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宋贺铸《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鲁迅《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更】《玉篇》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上】〔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
【千里】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后汉书·公孙瓒传》:“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唐孟郊《喜雨》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
【当】〔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黨平聲。《說文》田相値也。从田,尚聲。又《玉篇》任也。《論語》當仁不讓於師。《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雍。《註》當,猶任也。又《廣韻》敵也。《禮·王制》次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史記·廉頗藺相如傳》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又直也。《禮·內則》妻不在,妾御莫敢當夕。又遇也。《左傳·昭七年》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禮·曲禮》當食不歎。又適可也。《易·履卦》夬履貞厲,位正當也。《左傳·哀元年》逢滑當公而進。《註》當公
【眉睫】1.眉毛和睫毛。亦泛指人的形貌。《庄子·庚桑楚》:“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因以得汝矣。”《孔丛子·抗志》:“有龙穆者,徒好饰弄辞説,观於坐席,相人眉睫,以为之意,天下之浅人也。”宋司马光《和吴冲卿崇文宿直并寄邵不疑》:“细蝇绕眉睫,驱吓不可攘。”叶圣陶《穷愁》:“松母喜溢眉睫,额手言曰:‘岂松儿已释归耶?’”2.指人的脸色、眼色。《魏书·崔亮传》:“亮曰:‘弟妹飢寒,岂可独饱?自可观书於市,安能看人眉睫乎!’”3.比喻切近。《韩非子·用人》:“不去眉睫之祸,而慕賁育之死。”宋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诗:“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