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耕桑安土俗,一炉香火奉山君
诗句 | 读音 |
---|---|
一炉香火奉山君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īlú xiānghuǒfèngshān jūn |
千里耕桑安土俗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qiān lǐgēng sāngāntǔ sú |
千里耕桑安土俗,一炉香火奉山君释义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炉香】1.熏炉里的香气。唐韦应物《观早朝》诗:“禁旅下城列,炉香起中天。”宋苏轼《台头寺步月得人字》:“浥浥炉香初泛夜,离离花影欲摇春。”2.香炉里的香。唐马戴《宿阳台观》诗:“玉洞仙何在,炉香客自焚。”南唐李璟《望远行》词:“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花月痕》第五二回:“炉香茗碗,消受閒庭院。”
【奉】〔古文〕《唐韻》扶壟切《集韻》《韻會》父勇切,音唪。《說文》承也。《禮·曲禮》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又與也,獻也。《史記·藺相如傳》奉璧西入秦。又《集韻》房用切,音俸。養也,秩祿也。《史記·蕭何世家》高祖以吏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前漢·宣帝紀》帝詔小吏,勤事而奉薄,其益百石以上奉十五。別作俸。又姓。漢馬軍使奉揮,明奉科。
【山君】。旧以虎为山兽之长,故称。《说文·虎部》:“虎,山兽之君。”《骈雅·释兽》:“山君,虎也。”清黄景仁《圈虎行》:“何物市上游手儿,役使山君作儿戏。”2.山神。《史记·孝武本纪》:“泰一、皋山山君、地长用牛。”张守节正义:“三并神名。”宋苏轼《宸奎阁碑铭》:“咨尔东南,山君海王,时节来朝,以谨其藏。”元袁桷《题李廷弼归安去思碑》诗:“山君水神各有职,乐意禽鱼两相得。”明张羽《送吕道士》诗:“山君驱虎去,童子报丹成。”
【千里】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后汉书·公孙瓒传》:“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唐孟郊《喜雨》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
【耕桑】与养蚕。亦泛指从事农业。汉杨恽《报孙会宗书》:“身率妻子,戮力耕桑。”唐韩愈《和卢郎中云夫寄示盘谷子歌》:“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弹劾还耕桑。”清陈梦雷《寄答李厚庵百韵》:“对人説忠孝,努力事耕桑。”典
【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又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又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又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又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又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
【土俗】俗。《后汉书·窦融传》:“累世在河西,知其土俗。”唐韩愈《唐故检校尚书刘公墓志铭》:“再世宦北方,乐其土俗,遂著籍太原之阳曲。”《红楼梦》第十九回:“寳玉问他几岁上京,路上见何景致,扬州有何古迹,土俗民情如何。”清黄遵宪《<山歌>序》:“土俗好为歌,男女赠答,颇有《子夜》《读曲》遗意。”2.本地。《南史·孝义传下·滕昙恭》:“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3.指民间的、通俗的。郭沫若《走向人民文艺》:“留在下层的,成为了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土俗的东西。然而中国的一部分文艺发展史告诉我们,只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