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临滹沱后易水,崇山沃野亘千里

前临滹沱后易水,崇山沃野亘千里

诗句读音
崇山沃野亘千里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仄
拼音: chóng shānwò yěgènqiān lǐ
前临滹沱后易水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拼音: qiánlínhū tuóhòuyì shuǐ

前临滹沱后易水,崇山沃野亘千里释义

【崇山】1.高山。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崇山矗矗,巃嵸崔巍。”晋陆机《从军行》:“深谷邈无底,崇山鬱嵯峨。”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七章:“大地虽大,崇山大河虽多,深林邃谷虽奥,不数百年皆化为都邑焉。”2.引申为崇高,巨大。《晋书·慕容垂载记》:“宜述修前规,终忠贞之节,奈何弃崇山之功,为此过举!”3.山名。相传舜放驩兜之处。《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孔颖达疏:“盖在衡岭之南也。”按,据清王夫之《孟子稗疏》、王鸣盛《蛾术编》卷四六,当在唐驩州境内,泗城之南(今广西凌云县和西林县一带)。唐沉佺期

【沃野】1.亦作“沃壄”、“沃埜”。肥沃的田野。《战国策·秦策一》:“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汉书·张良传》:“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颜师古注:“沃者,溉灌也。言其土地皆有灌溉之利,故云沃野。”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美田弥望,所谓岷山之下沃埜者正在此。”徐迟《入峡记》:“﹝长江﹞出南津关以后,就流到下游万千顷的沃野上来了。”2.古代对西方的称呼。《淮南子·墬形训》:“西方曰金邱,曰沃野。”高诱注:“沃,犹白也。西方白,故曰沃野。”

【亘】《集韻》《韻會》荀緣切《正韻》息緣切,音宣。《說文》求宣也。揚布也。又與桓同。烏亘,外國名。◎按亘本作,與亙字不同。亙从二从舟。舟今作亙。从二从囘,囘卽回字,今从日作亘。又毛晃曰:紹興二年,禮部看詳姓氏,从水从亘,水名。从木从亘,木名。从木从亘者,皆定讀曰亘。若《晉書》亘彝,亘溫,《書·禹貢》西傾因亘是來之類是也。

【千里】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后汉书·公孙瓒传》:“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唐孟郊《喜雨》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

【滹沱】亦作“滹沲”。水名。即滹沱河。在河北省西部。出山西省繁峙县东之泰戏山,穿割太行山,东流入河北平原,在献县和滏阳河汇合为子牙河。至天津市,会北运河入海。唐李颀《欲之新乡答崔颢綦毋潜》诗:“寒风卷叶渡滹沱,飞雪覆地悲峨峨。”宋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凡大河、漳水、滹沲……悉是浊流。”

【易水】水名。在河北省西部。源出易县境,入南拒马河。荆轲入秦行刺秦王,燕太子丹饯别于此。《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北周王褒《高句丽》诗:“萧萧易水生波,燕赵佳人自多。”唐李白《留别于逖游塞垣》诗:“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明何景明《易水行》:“寒风夕吹易水波,渐离击筑荆卿歌。”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独不思该犯身伏国法,死有餘辜。何至如低徊易水,凭吊夷门,竟足令过客欷歔,途人感泣。”2.以指代荆轲。清吴伟业《又咏古》之五:“古来有烈士,軹里与易水。”3.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