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释义
【千里】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后汉书·公孙瓒传》:“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唐孟郊《喜雨》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
【水天一色】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语本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卢仝《蜻蜓歌》:“黄河中流日影斜,水天一色无津涯。”宋文天祥《出海》诗之二:“水天一色玉空明,便似乘槎上太清。”《说岳全传》第四九回:“那洞庭湖真个波涛万顷,水天一色。”于敏《西湖即景》:“这时细雨霏霏,水天一色。”
【孤】《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姑。《說文》無父也。《釋名》孤,顧也,顧望無所瞻見也。《禮·曲禮》君子已孤不更名。又窮民之一曰孤。《禮·月令》養幼少,存諸孤。又王侯謙稱。《禮·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曲禮》諸侯與民言,自稱曰寡人。其在凶服,曰適子孤。又官名,三公之次也。《書·周官》立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註》三孤,雖三公之副貳,非其官屬,故曰孤。又凡孑處亦曰孤。《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又《玉篇》特也。《書·禹貢》嶧陽孤桐。《註》特生之桐也。又《集韻》負也。
【鸿明】1.昌盛清明。《汉书·礼乐志》:“皇皇鸿明,荡侯休德,嘉承天和,伊乐厥福。”唐李德裕《上尊号玉册文》:“诚宜玉版温润,鏤鸿明之德;神宝焜燿,荐万斯之年。”2.盛德;明德。唐颜师古《明堂议》:“绍列辟之鸿明,成天下之壮观。”
【灭】〔古文〕《唐韻》亡列切《集韻》莫列切,音搣。《說文》盡也。《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代之,灋外內亂,鳥獸行,則滅之。《註》毀其宗廟社稷曰滅。又沒也。《易·大過》過涉滅頂。又火熄也。《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又《韻補》叶明祕切,音媚。《曹植·夏啓讚》大戰于甘,有扈以滅。威振諸侯,元功克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