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褰翡翠帷,瞥见珊瑚树

潜褰翡翠帷,瞥见珊瑚树

诗句读音
瞥见珊瑚树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piē jiànshān húshù
潜褰翡翠帷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qiánqiānfěicuì wéi

潜褰翡翠帷,瞥见珊瑚树释义

【瞥见】看到;一眼看见。唐罗虬《比红儿》诗之十四:“若教瞥见红儿貌,不肯留情付洛神。”宋晁端礼《水龙吟》词:“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一日,生於门外瞥见之。童子虽无知,祗觉爱之极,而不能言。”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珊瑚】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结而成的东西,状如树枝,多为红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鲜艳美观,可做装饰品。汉班固《西都赋》:“珊瑚碧树,周阿而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八·珊瑚》:“珊瑚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谓之珊瑚林。居水中直而软,见风日则曲而硬,变红色者为上,汉赵佗谓之火树是也。亦有黑色者不佳,碧色者亦良。昔人谓碧者为青琅玕,俱可作珠。许慎《説文》云:‘珊瑚色赤,或生於海,或生於山。’据此説,则生於海者为珊瑚,生於山者为琅玕,尤可徵矣。”2.指珊瑚珠。《清史稿·舆服志二》:“朝服朝珠三盘,东珠一,珊瑚二,

【树】〔古文〕《唐韻》常句切《集韻》《韻會》《正韻》殊遇切,殊去聲。《說文》生植之總名。《左傳·昭二年》季氏有嘉樹,宣子譽之。《禮·祭義》樹木以時伐焉。《淮南子·原道訓》萍樹根于水,木樹根于土。又《爾雅·釋宮》屛謂之樹。《論語》邦君樹塞門。又《揚子·方言》牀謂之杠。北燕、朝鮮閒謂之樹。又獸名。《儀禮·鄉射禮》君國中射則皮樹中。《註》皮樹,獸名。謂皮作樹形以射之。又姓也。《後魏·官氏志》樹洛于氏。後改爲樹氏。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臣庾切,音豎。扶樹也。《徐鍇曰》樹之言豎也。種樹曰樹。《易·繫辭

【潜】《字彙》俗潛字。(潛)《唐韻》昨鹽切《集韻》《韻會》《正韻》慈鹽切,音。《說文》涉水也。《揚子·方言》潛涵,沉也。又游也。《註》潛行水中,亦曰游。又藏也。《易·乾卦》陽氣潛藏。又《爾雅·釋言》潛,深也。《詩·小雅》潛雖伏矣。又漢水之別名。《爾雅·釋水》水自江出爲沱,漢爲潛。《書·禹貢》沱潛旣道。又丘名。《爾雅·釋丘》晉有潛丘。又地名。《春秋·隱二年》公會戎于潛。又邑名。《史記·楚世家》吳取楚之六潛。又潛江,縣名。《廣輿記》屬安陸府。又牛名。《酉陽雜俎》句漏縣大江中有潛牛。又姓。宋安撫使潛說友。又《小爾雅》

【褰】《唐韻》去乾切《集韻》《韻會》丘虔切,音愆。《說文》袴也。《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在乾侯,徵褰與襦。又搴也。《詩·鄭風》子惠思我,褰裳涉溱。《禮·曲禮》暑毋褰裳。又《司馬相如·子虛賦》襞襀褰縐。《註》褰,縮也。又《類篇》紀偃切,音湕。九件切,音蹇。義同。 或作。zdic.net漢典

【翡】《廣韻》扶涕切《集韻》父沸切,音費。《說文》赤羽雀也。出鬰林。《玉篇》鳥似翠而赤。《異物志》翠鳥,形如燕,赤而雄曰翡,靑而雌曰翠。詳翠註。

【翠帷】翠羽为饰的帏帐。《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张翠帷,建羽盖。”李善注:“翠帷、羽盖,谓以翠羽饰帷、盖也。”一说,翠色的帏帐。见《汉书·司马相如传上》颜师古注。唐杜甫《湘夫人祠》诗:“虫书玉佩蘚,燕舞翠帷尘。”黄摩西《长相思和太白韵》:“翠帷淡荡笼秋烟,玉肌凉拥青琴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