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为过迹,来世即前程

前身为过迹,来世即前程

诗句读音
来世即前程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láishìjíqián chéng
前身为过迹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qián shēnwéi|wèiguò jì

前身为过迹,来世即前程释义

【来】〔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又《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又玄孫之子曰來孫。又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又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又姓。又《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又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又叶郞

【世】〔古文〕卋《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勢。代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又《論語》必世而後仁。《註》三十年爲一世。《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又《維摩經》大千世界。《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又姓。《風俗通》秦大夫世鈞。又與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註》世與生同。又《韻補》叶私列切,音薛。《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 《集韻》書作。

【即】《玉篇》卽今作即。漢典考證:〔《管子·弟子職》左手執燭,右手執卽。《註》卽,作焱。〕 謹照原文左手執燭改右手執燭。右手執卽改左手正櫛。卽作焱非管子註文,惟禮記檀弓註引作卽。謹改爲檀弓註櫛作卽。考證:〔《管子·弟子職》左手執燭,右手執卽。《註》卽,作焱。〕 謹照原文左手執燭改右手執燭。右手執卽改左手正櫛。卽作焱非管子註文,惟禮記檀弓註引作卽。謹改爲檀弓註櫛作卽。

【前程】1.前面的路程。唐孟浩然《问舟子》诗:“向夕问舟子,前程復几多?”宋王安石《送僧游天台》诗:“前程好景解吟否?密雪乱云缄翠微。”沙汀《记贺龙》十五:“那个自愿做我们的向导的老乡,又领着我们走了好几里路,并且仔细地交代过我们的前程,然后才和我们分手。”2.比喻未来在功业上的成就。《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时有周玄豹者,善人伦鉴,与道不洽,谓承业曰:‘冯生无前程,公不可过用。’”《说唐》第四五回:“咬金大叫道:‘此去投唐,自有大大前程。’”郭小川《祝酒歌》:“饮酒赞前程的,是咱们社会主义新人这一辈。”3.

【前身】佛教语。犹前生。《晋书·羊祜传》:“祜年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环,乳母曰:‘汝先无此物。’祜即诣邻人李氏东垣桑树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时人异之,谓李氏子则祜之前身也。”唐白居易《昨日复今辰》诗:“所经多故处,却想似前身。”《红楼梦》第一○三回:“离别来十九载,面色如旧,必是修炼有成,未肯将前身説破。”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第十章第二节:“陶弘景虽然是道教徒,但他晚年宣扬自己前身是佛教中的胜力菩萨投胎下凡来渡众生的。”参见“前生”。2.指事物演变中原来的组

【过迹】蹟”。1.过去的行迹。唐元稹《遣病》诗:“前身为过跡,来世即前程。”2.错误的行为。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而新充蠢朴之人,皆平日所颐指使,谅不敢举陈其过跡。”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款犯》:“吴浙之间,有等积年巨蠹,盘踞衙门,专通上下线索,勾连地方势豪,侦探官府短长,胥役所行过蹟,凭其喜怒,牵陷善良,取捕风捉影之事,作装头换面之谋。”见“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