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

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

诗句读音
峭仞耸巍巍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qiàorènsǒngwēi wēi
晴岚染近畿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qíng lánrǎnjìn jī

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释义

【峭】《廣韻》《集韻》七肖切,音俏。山峻拔峭絕也。《集韻》嶮也。《淮南子·繆稱訓》岸峭者必阤。又《謝靈運·過始寧墅詩》巖峭嶺稠疊。又急也,嚴厲也。《前漢·鼂錯傳》錯爲人峭直刻深。 《正字通》通作陗。

【仞】《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而振切,音刃。《孔安國曰》八尺曰仞。《禮·祭義》築宮仞有三尺。《前漢·賈誼傳》鳳凰翔於千仞。又度深曰仞。《左傳·昭三十二年》仞溝洫。又與認通。《列子·天瑞篇》天地萬物不相離,仞而有之,皆惑也。《註》仞卽認。《淮南子·人閒訓》非其事者,勿仞也。仞人之事者敗。又與牣通。滿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充仞其中。又地名。《左傳·文十六年》楚子貝自仞以伐庸。《註》仞入庸道。 一作軔。《孟子》掘井九軔。 《正字通》古以周尺八尺爲仞,中人之身,長八尺,兩臂尋之,亦八尺,兩足步之,亦八尺。度高

【耸】《正韻》息勇切,聳本字。(聳)《廣韻》息拱切《集韻》筍勇切《韻會》荀勇切《正韻》息勇切,音竦。《揚子·方言》聳,聾也。生而聾,陳楚江淮之閒謂之聳。《註》言無所聞,常聳耳也。又高也。《韓愈·會合聯句》劒心知未死,詩思猶孤聳。又《揚子·方言》聳,欲也。荆吳之閒曰聳。自關而西,秦晉之閒相勸曰聳。又《揚子·方言》聳,悚也。《註》謂警聳也。《左傳·成十四年》大夫聞之,無不聳懼。《楚語》昔殷武丁,能聳其德。《註》聳,敬也。又《集韻》雙講切,音。義同。

【巍巍】1.崇高伟大。《论语·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何晏集解:“巍巍,高大之称。”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奉本》:“孔子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则之者大也,巍巍乎其有成功也。’”明方孝孺《身修思永堂记》:“巍巍高出乎往古而开久大之业者,皆身修思永之明效,而百王之取法者也。”清邹容《革命军·绪论》:“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2.形容词后缀。明冯惟敏《雁儿落·题刘伊坡寿域》套曲:“栽培的颤巍巍锦中花,摆列着酷烈烈香醪瓮。”

【晴岚】的雾气。唐郑谷《华山》诗:“峭仞耸巍巍,晴嵐染近畿。”宋周邦彦《渡江云》词:“晴嵐低楚甸,暖回鴈翼,阵势起平沙。”明刘基《郁离子·玄豹》:“暖靄晴嵐,山蒸泽烘,结为祥云。”

【染】《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琰切,音冉。《說文》以繒彩爲色。从水杂聲。徐鍇引裴光遠云:从水,水者所以染。从木,木者桅茜之屬。从九,九者染之數也。《周禮·天官》染人掌染帛。《爾雅·釋器》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赬,三染謂之纁。又柔貌。《詩·小雅》荏染柔木。又《博雅》染耦,和諧也。又姓。《姓譜》晉染閔,五代染于。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豔切,冉去聲。汚也,漬也。《書·胤征》舊染汚俗,咸與維新。 《韻會》《周禮》染人有上、去二音。 从九會意。俗从丸,非。○按《說文》收水部,今誤入。漢典考證:〔再染

【近畿】谓京城附近地区。南朝梁江淹《萧太尉子侄为领军江州兖州豫州淮南黄门谢启》:“兄子臣鸞,忝守近畿。”宋曾巩《福州上执政书》:“或还之闕下,或处以闲曹,或引之近畿,属以一郡,使得谐其就养之心,慰其高年之母。”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四)》:“申饬的口气还缓和,但点了近畿北五省,及书肆最多之江浙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