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则董髫两髧,俄然揽镜千丝
| 诗句 | 读音 |
|---|---|
| 恰则董髫两髧 | 平仄:仄 平 仄 平 仄 韵脚:上四十八感 拼音: qiàzédǒngtiáoliǎngdàn |
| 俄然揽镜千丝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é ránlǎn jìngqiānsī |
恰则董髫两髧,俄然揽镜千丝释义
【恰】《廣韻》《正韻》苦洽切《集韻》《韻會》乞洽切,音搯。《說文》用心也。又恰恰,鳥鳴聲。《杜甫詩》自在嬌鶯恰恰啼。又適當之辭。《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
【董】〔古文〕《唐韻》多動切《集韻》覩動切,音懂。《爾雅·釋詁》董,督,正也。《書·大禹謨》董之用威。又《博雅》固也。又深藏也。《史記·倉公傳》氣當大董。又《周禮·春官》辨九,四日振動。《鄭註》動讀爲董。書亦或爲董。振董,以兩手相擊也。又《玉篇》藕根也。又董蕖。《續博物志》董蕖者,婆羅門云阿苗根,似白芷。又亭名。《左傳·文六年》改蒐于董。《註》河東汾隂縣有董亭。又澤名。《後漢·郡國志》文喜邑有董池陂,古董澤。又姓。《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龍多歸之,服事帝舜,賜之姓曰董。又《宣二年
【两】〔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
【髧】《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徒感切,音蓞。髮垂也。《詩·鄘風》髧彼兩髦。《傳》髧,兩髦之貌。《釋文》髧,本作。
【俄然】儿,短暂的时间,突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成玄英疏:“俄顷之间,梦罢而觉,惊怪思省,方是庄周。”唐韩愈《落齿》诗:“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唐谷神子《博异志·杨真伯》:“俄然有人启扉而入,乃一双鬟青衣。”明朱鼎《玉镜台记·刺绣》:“莫偷閒,簷前寸晷难留住,花影俄然上画栏。”典
【揽镜】持镜;对镜。《晋书·王衍传》:“然心不能平,在车中揽镜自照,谓导曰:‘尔看吾目光乃在牛背上矣。’”宋刘克庄《贺新郎·答实之》词:“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五节:“揽镜华髮,据鞍髀肉,蹉跎岁月,何以为情。”
【千】《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又《廣韻》漢複姓。又《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丝】《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音思。《說文》蠶所吐也。《急就篇註》抽引精繭出緒曰絲。《書·禹貢》厥貢漆絲。《詩·召南》素絲五紽。《周禮·天官·大宰》婦化治絲枲。又《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左傳·隱四年》猶治絲而棼之也。又《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絲,琴瑟也。又《禮·緇衣》王言如絲。《疏》微細如絲。 《五經文字》絲作,譌。《韻會》俗作〈糹系〉,誤。○按《說文》絲自爲部,今倂入。zdic.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