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尺许君何慷慨,一朝用世果循良
诗句 | 读音 |
---|---|
一朝用世果循良 | 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ī zhāoyòng shìguǒxún liáng |
七尺许君何慷慨 |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qī chǐxǔ|hǔjūnhé|hē|hèkāng kǎi |
七尺许君何慷慨,一朝用世果循良释义
【一朝】一个早晨。《诗·小雅·彤弓》:“鐘鼓既设,一朝饗之。”《汉书·贾谊传》:“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汉王充《论衡·状留》:“不崇一朝,輒成贾者,菜果之物也。”2.一时;一旦。《淮南子·道应训》:“使者謁之,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魏书·艺术传·刘灵助》:“灵助本寒微,一朝至此,自谓方术堪能动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原料一朝事露,不能到底,惟有一死而已。”周立波《参军这一天》:“一朝有事,连队上点我的名时,说
【用世】犹历世。《晏子春秋·杂下二八》:“自吾先君定公至今,用世多矣,齐大夫未有老辞邑者。”2.见用于世,为世所用。唐戴叔伦《寄孟郊》诗:“用世空悲闻道浅,入山偏喜识僧多。”宋苏轼《篆般若心经赞》:“草隶用世今千载,少而习之手所安。”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十二》:“使孟子而用世,必用杨墨,不用仪秦也。”典
【果】《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火切,音裹。《說文》木實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易·說卦》乾爲天,爲木果。《註》果實著木,有似星之著天也。《周禮·地官》甸師共野果蓏之屬。《應劭曰》木曰果,草曰蓏。《張晏曰》有核曰果,無核曰蓏。又勝也,尅也。《左傳·宣二年》殺敵爲果,致果爲毅。又決也。《禮·內則》將爲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又驗也。《宋書·后妃傳》今果然矣。又釋氏因果。《隋書·經籍志》釋迦敎化弟子多有正果者。又果然,獸名。《宋國史補》揚州取一果然,數十果然可得。又《爾雅·釋蟲》果蠃,蒲盧。《疏》細腰蠭也
【循良】公守法。《北史·孙搴等传论》:“房謨忠勤之操,始终若一。恭懿循良之风,可谓世有人矣。”唐李邕《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出膺贤守,则郡国循良。”明李介《天香阁随笔》卷一:“吾每见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终不能活者,不刚也。”孙中山《孙文学说·不知亦能行》:“官吏不过为人民之僕,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当任用之;其酷劣者,当淘汰之。”2.指循良的官吏。唐柳宗元《柳州谢上表》:“常以万邦共理,必藉於循良。”清朱彝尊《送张夫子巡抚山东》诗之一:“循良久数张京兆,副相依然汉上公。”3.善良。元刘
【七尺】十岁。《周礼·地官·乡大夫》:“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贾公彦疏:“七尺谓年二十知者,案《韩诗外传》‘二十行役’,与此国中七尺同,则知七尺谓年二十。”2.指身躯。人身长约当古尺七尺,故称。南朝梁沉约《齐太尉王俭碑铭》:“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唐李颀《古意》诗:“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清孙枝蔚《黄河舟中》诗:“七尺虽无用,临深亦可惊。”阿英《袁中郎做官》:“不肖虽愚,岂以七尺易一官。”
【君】〔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又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又子孫稱先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慷慨】1.情绪激昂。《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贯歷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李善注引如淳曰:“激厉抗扬之意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士衡长七尺餘,声作钟声,言多慷慨。”清王猷定《梁烈妇传》:“材伏哭叩头,举火,烈妇死,三十餘人从死,其慷慨赴义如此!”2.性格豪爽。《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性刚毅,慷慨有大节。”《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我徐信也是个慷慨丈夫,有话不妨尽言。”3.感叹。《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餘哀。”《文选·陆机<门有车马客行>》:“慷慨惟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