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抃闻韶濩,观光想韎任
窃抃闻韶濩,观光想韎任释义
【观光】1.观览国之盛德光辉。语出《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南朝宋鲍照《解褐谢侍郎表》:“观光幽节,闻道朝年。”宋苏轼《荐何宗元十议状》:“闻命忻然,皆有不远千里观光求用之心。”明方孝孺《敬次张南轩赠朱文公韵送董公》:“昔忝国士荐,观光帝王州。”《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只是礼乐大事,自然也愿观光。”2.泛指参观。鲁迅《伪自由书·王化》:“事后还要挑选瑶民代表到外埠来观光,叫他们看看上国的文化。”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四章一:“饭后,天色还没有黑尽,我一个人到街上去观光。”漢
【想】《廣韻》《正韻》悉兩切《集韻》《韻會》寫兩切,音鯗。《說文》冀思也。註希冀而思之也。《後漢·王霸傳》夢想賢士。《晉書·謝安傳》悠然遐想。又《增韻》意之也。物未至而意之也。又《周禮·春官》眡祲掌十輝之灋,以觀妖祥,辨吉凶。十曰想。《註》鄭司農云:想者,輝光也。鄭康成曰:想雜氣有所似,可形想也。《六書精薀》心有所欲而思也。字意从心从相,言有所著也。
【韎】〔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佩切,音妹。《說文》茅蒐染草也。从韋末聲。《詩·小雅》韎韐有奭。《傳》韎韐者,茅蒐染草也。一曰韎韐所以代韠也。《禮·玉藻·韞韍註》縕,赤黃之閒色,所謂韎也。《左傳·成十六年》有韎韋之跗注,君子也。《註》韎,赤色。跗注,戎服。《疏》賈逵云:一染曰韎。《儀禮·士冠禮》緇帶韐。又《玉篇》東夷樂名。《周禮·春官·宗伯》韎師掌敎韎樂。《禮·明堂位》作眛。又《廣韻》《集韻》莫拜切,音。《玉篇》茅蒐染草也。又《集韻》居氣切,音旣。又莫貝切,音眜。又莫轄切,音帓。又《五音集韻》莫
【任】《唐韻》《集韻》《韻會》如林切《正韻》如深切,音壬。誠篤也。《詩·邶風》仲氏任只。《鄭箋》以恩相信曰任。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之職,以鄕三物,敎萬民而賔興之。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註》任,信於友道。又《廣韻》堪也。《王粲·登樓賦》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註》言誰堪此憂思也。又當也。《左傳·僖十五年》衆怒難任。又負也,擔也。《詩·小雅》我任我輦。《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註》幷已獨任之,分析而二之。又姓。大任,文王之母。又薛國之姓。《左傳·隱十一年》不敢與諸任齒。《正義》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
【抃】《唐韻》《集韻》《韻會》皮變切,音卞。拊手也。《魏志·文帝紀註》能言之倫,莫不抃舞。《楚辭·天問》鼇戴山抃,何以安之。《註》手拍曰抃。《晹樂書》帝嚳命伶人作唐歌,有抃以爲節。《註》兩手相擊也。今龜兹樂人彈指爲歌舞之節,亦抃之細。又《正韻》毗面切,音便。義同。 《說文》本作。古借用作卞。亦通作弁。又《集韻》方煩切,音藩。連抃,宛轉貌。與犿同。
【闻】〔古文〕《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又《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又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又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又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又《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
【韶濩】“韶护”。亦作“韶頀”。汤乐名。《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韶濩》者。”杜预注:“殷汤乐。”孔颖达疏:“以其防濩下民,故称濩也……韶亦绍也,言其能绍继大禹也。”一说,舜乐和汤乐。《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步中《雅》《颂》,骤合《韶》《护》。”李善注引郑玄曰:“《韶》,舜乐;《护》,汤乐也。”后亦以指庙堂、宫廷之乐,或泛指雅正的古乐。汉桓宽《盐铁论·论菑》:“盖越人美蠃蚌而简太牢,鄙夫乐咋唶而怪韶濩。”唐元结《欸乃曲》之三:“停橈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宋陆游《次金溪宗人伯政见寄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