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雪儿歌罢,称寿处、兰玉诜诜
诗句 | 读音 |
---|---|
称寿处、兰玉诜诜 | 平仄:仄 仄 仄 平 仄 平 平 拼音: chēng shòuchǔ|chùlán yùshēn shēn |
且听雪儿歌罢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qiě|jūtīngxuěér1bà|ba|pí |
兰玉诜诜 | 平仄:平 仄 平 平 拼音: lán yùshēn shēn |
且听雪儿歌罢,称寿处、兰玉诜诜释义
【称寿】祝人长寿。三国魏吴质《答魏太子笺》:“置酒乐饮,赋诗称寿。”唐薛奇童《云中行》:“举杯称寿永相保,日夕歌鐘彻清昊。”宋梅尧臣《思归赋》:“盖自成人以及今,未尝一日侍傍而称寿。”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对此春光,就花下酌盃酒,与双亲称寿,多少是好。”
【处】《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
【兰玉】1.兰和玉。《隋书·列女传论》:“兰陵主质迈寒松,南阳主心踰匪石……足使义勇惭其志烈,兰玉谢其贞芳。”2.芝兰玉树。比喻佳子弟。唐颜真卿《祭侄季明文》:“惟尔挺生,夙标劭德,宗庙瑚璉,阶庭兰玉。”宋苏轼《书刘君射堂》诗:“兰玉当年刺史家,双鞬驰射笑穿花。”元本高明《琵琶记·蔡宅祝寿》:“叹兰玉萧条,一朵桂花难茂。”参见“芝兰玉树”。
【诜诜】1.众多貌。《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尔子孙,振振兮。”毛传:“詵詵,众多也。”郑玄笺:“凡物有阴阳情慾者,无不妬忌。维蚣蝑不耳,各得受气而生子,故能詵詵然众多。”一说为和集貌。朱熹集传:“詵詵,和集貌。”唐张说《四门助教尹先生墓志》:“詵詵青襟,有所仰矣。”王闿运《<衡阳县志>序》:“廉孝詵詵,湘门排云。”2.和集貌。《艺文类聚》卷四引晋闾丘仲《三月三日应诏诗》:“光光华輦,詵詵从臣。”
【且】〔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淺野切《正韻》七野切,音跙。借曰之辭。《論語》且予之類是也。又未定之辭。《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又又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又此也。《詩·周頌》匪且有且。《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又姑且也。《詩·唐風》且以喜樂。又將也。《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又苟且也。《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又姓。宋且謹修,明且。俗誤讀苴。又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雪】《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音。《說文》本作。凝雨。《元命包》隂凝爲雪。《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詩·邶風》雨雪其雱。又《廣韻》除也。《韻會》洗也。《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又《廣韻》拭也。《家語》以黍雪桃。《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又小雪、大雪,節名。見《後漢·律曆志》。又山名。《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又陽春白雪,古
【儿】《集韻》《韻會》而鄰切,音仁。《說文》人也。《玉篇》仁人也。孔子曰:人在下,故詰屈。《戴侗·六書故》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合於下者,若兒若見。《鄭樵·六書略》人象立人,儿象行人。又《集韻》居拜切,音戒。仁人也。(兒)〔古文〕《唐韻》汝移切《集韻》《韻會》《正韻》如支切,爾平聲。《說文》孺子也。象形。小兒頭囟未合。又《韻會》男曰兒,女曰嬰。又《韻會》兒,倪也。人之始,如木有端倪。又《倉頡篇》兒,嬬也。謂嬰兒嬬嬬然,幼弱之形也。又《韻會》姓也。漢有兒寬。又《唐韻》五稽切《集韻》《韻
【歌】〔古文〕可哥《唐韻》古俄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何切,音柯。《說文》詠也。《徐曰》長引其聲以詠也。《釋名》人聲曰歌。歌者,柯也。以聲吟詠上下,如草木有柯葉也。《揚子·方言》兗冀言歌,聲如柯。《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正義曰》直言不足以申意,故令歌詠其詩之義以長其言。《禮·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又》歌之爲言也,長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又曲合樂也。《詩·魏風》我歌且謠。《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疏》正義曰:謠旣徒歌,則歌不徒矣,故曰曲合樂曰歌。歌謠對文如此,散則歌爲總名,未必合樂也
【兰玉】1.兰和玉。《隋书·列女传论》:“兰陵主质迈寒松,南阳主心踰匪石……足使义勇惭其志烈,兰玉谢其贞芳。”2.芝兰玉树。比喻佳子弟。唐颜真卿《祭侄季明文》:“惟尔挺生,夙标劭德,宗庙瑚璉,阶庭兰玉。”宋苏轼《书刘君射堂》诗:“兰玉当年刺史家,双鞬驰射笑穿花。”元本高明《琵琶记·蔡宅祝寿》:“叹兰玉萧条,一朵桂花难茂。”参见“芝兰玉树”。
【诜诜】1.众多貌。《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尔子孙,振振兮。”毛传:“詵詵,众多也。”郑玄笺:“凡物有阴阳情慾者,无不妬忌。维蚣蝑不耳,各得受气而生子,故能詵詵然众多。”一说为和集貌。朱熹集传:“詵詵,和集貌。”唐张说《四门助教尹先生墓志》:“詵詵青襟,有所仰矣。”王闿运《<衡阳县志>序》:“廉孝詵詵,湘门排云。”2.和集貌。《艺文类聚》卷四引晋闾丘仲《三月三日应诏诗》:“光光华輦,詵詵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