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轻剪馘,长养令萧森

切勿轻剪馘,长养令萧森

诗句读音
切勿轻剪馘平仄:平 仄 平 仄 平
韵脚:入二十一麥
拼音: 1|4wùqīngjiǎnguó
长养令萧森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cháng yǎnglíng|lǐng|lìngxiāo sēn

切勿轻剪馘,长养令萧森释义

【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千結切,音竊。《說文》刌也。从刀,七聲。《廣韻》割也,刻也。《爾雅·釋器》骨謂之切。《註》治骨器。《禮·內則》聶而切之爲膾。又迫也,急也。《禮·禮器疏》祭祀之事,必以積漸敬愼,不敢偪切也。又愨實也。《後漢·馮衍傳》明君不惡切愨之言。又《揚雄·長楊賦》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切。《註》師古曰:切,要也。又《史記·扁鵲傳》不待切脈。《註》切,按也。又《韻會》譏切也,剴切也。又《韻會》反切。一音展轉相呼謂之反,亦作翻,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切謂一韻之字相摩以成聲謂之切。又《前漢·外戚

【勿】《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文拂切,音物。《說文》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遽稱勿勿。《集韻》或作。又通作物。《周禮·春官·司常》九旗雜帛爲物。又《玉篇》非也。《廣韻》無也。《增韻》毋也。《韻會》莫也。《通志》勿,州里之旗也。而爲勿不之勿,借同音,不借義。《論語》非禮勿視。《朱註》勿者,禁止之辭。又《韻會》愨愛貌。《禮·祭義》勿勿諸其欲其饗之也。《註》猶勉勉也。又《六書正譌》事物之物,本只此字,後人加牛以別之。又《顏氏家訓篇》書翰稱勿勿,不知所由。或妄言此匆匆之殘缺者。及

【轻】〔古文〕《廣韻》去盈切《集韻》《韻會》牽盈切《正韻》丘京切,音卿。《說文》輕車也。《廣韻》重之對也。又去聲。《廣韻》虛正切《集韻》《韻會》牽正切《正韻》丘正切,音慶。《集韻》疾也。《左傳·桓十二年》絞小而輕,輕則寡謀。又《僖三十三年》秦師輕而無禮。

【剪】《唐韻》卽淺切《韻會》子淺切《正韻》子踐切,箋上聲。《玉篇》俗翦字。

【馘】《廣韻》《韻會》古獲切《集韻》骨或切《正韻》古伯切,音蟈。《玉篇》截耳也。《說文》軍戰斷耳也。《詩·大雅》攸馘安安。《註》軍法,獲而不服,則殺而獻其左耳。《禮·王制》以訊馘告。《註》訊是生者,馘是死而截耳者。《爾雅·釋詁》馘,獲也。《註》今以獲賊耳爲馘。又《五音集韻》呼狊切,音洫。面也。《莊子·列禦》槁項黃馘。 《說文》本作聝。《字林》截耳則作耳旁,獻首則作首旁。又叶况壁切,音翕。《詩·魯頌》矯矯虎臣,在泮獻馘。叶上德服。漢典考證:〔《說文》軍戰斷首也。〕 謹照原文斷首改爲斷耳。 考證:〔《說文》軍戰斷首

【长养】1.抚育培养。《荀子·非十二子》:“长养人民,兼利天下。”汉仲长统《理乱篇》:“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清薛福成《顾贞女传》:“贞女抚之,如抚福基,长养教诲,以至成人。”2.长大;生成。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敦煌曲子词·叹五更》:“一更初,自恨长养枉生躯,耶孃小来不教授,如今争识文与书。”李广田《山水》:“他们猜想那块石头的来源,他们说那是从什末山岳里采来的,曾在什末深谷中长养,为几千万年的山水所冲洗,于是变得这末滑,这末圆,又这末好看。”

【令】《集韻》《正韻》力正切,零去聲。律也,法也,告戒也。《書·囧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禮·月令》命相布德和令。《周禮·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四曰犯邦令,五月撟邦令。又三令。《前漢·宣帝紀》令有先後,有令甲,令乙,令丙。又縣令。漢法,縣萬戸以上爲令,以下爲長。又時令,月令,所以紀十二月之政。又善也。《詩·大雅》令聞令望。《左傳·成十年》忠爲令德,非其人猶不可,况不令乎。又姓。又《集韻》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零。厮役曰使令。又丁令,地名。見《前漢·張湯傳》。或作丁零。又令狐,亦地名。又令狐,複姓。又《詩·齊

【萧森】茂密貌。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堂宇宏美,林木萧森。”宋司马光《又和董氏东园桧屏石床》:“密叶萧森翠幕紆,蹔来犹恨不长居。”明何景明《怀化驿芭蕉》诗:“孟夏日初赫,萧森蔽炎光。”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灿烂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萧森。”2.草木凋零衰败貌。唐张九龄《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诗:“江城何寂歷,秋树亦萧森。”宋陆游《秋思绝句》:“一片云深更作阴,东轩草树共萧森。”明何景明《九日黔国后园》诗之二:“天空远水明秋岸,梧叶萧森枫树残。”鲁迅《无题》诗:“风波一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