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向自心中体究,於斯如实更证明
诗句 | 读音 |
---|---|
且向自心中体究 |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qiě|jū4zìxīn zhōngtǐ jiū |
於斯如实更证明 |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1rú shígēng|gèngzhèng míng |
且向自心中体究,於斯如实更证明释义
【且】〔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淺野切《正韻》七野切,音跙。借曰之辭。《論語》且予之類是也。又未定之辭。《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又又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又此也。《詩·周頌》匪且有且。《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又姑且也。《詩·唐風》且以喜樂。又將也。《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又苟且也。《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又姓。宋且謹修,明且。俗誤讀苴。又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自】〔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又《玉篇》率也。又《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又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又《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
【心中】中心点。《墨子·经说上》:“捷与狂之同长也,心中自是往相若也。”孙诒让间诂:“规画其边,周匝成圜形,则自圜边为多线,以往凑中点,其长诸线必正相等,此即同长相若之义。”2.心里。《国语·晋语二》:“使百姓莫不有藏恶於其心中。”晋欧阳建《临终诗》:“下顾所怜女,惻惻心中酸。”《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太太也觉心中颇有所感,忍泪含笑劝解。”典
【体究】考究。宋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躬亲与当职官员同共体究利害。”《金史·河渠志》:“河防利害初不与卿等事,然臺官无所不问,应体究者亦体究之。”明王守仁《答顾东桥书》:“体究践履,实地用功。”2.亲自查究。宋洪迈《夷坚丁志·沅州秀才》:“遣巡检索忠者体究其事。”《金史·忠义传三·姬汝作》:“时宣使石珪体究洛阳所以破及强伸死节事。”《元典章·台纲二·体察》:“其管军官亦不得取受钱物,私放军人及冒名代替,如违,仰体究得实,申臺呈省。”3.体会思考。《朱子语类》卷九七:“‘体’,犹体当、体究之‘体’,言以
【斯】〔古文〕《廣韻》息移切《集韻》《韻會》相支切,音私。《說文》析也。《爾雅·釋言》斯,離也。《註》齊曰斯。《詩·風》墓門有棘,斧以斯之。《箋》維斧可以開析之。《呂覽·報更篇》趙宣孟見桑下餓人,與之脯一朐,曰斯食之。《註》斯,析也。又《爾雅·釋詁》斯,此也。《易·解卦》朋至斯孚。《詩·召南》何斯違期。又《詩·小雅》鹿斯之奔。《疏》此鹿斯與斯柳斯,斯皆辭也。又《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斯,猶耳也。《疏》耳是助句之辭。又卽也。《書·金縢》大木斯拔。又賤也。《後漢·左雄傳》郞官部吏,職斯祿薄。《註》斯,賤也。
【如实】按照实际情况。汉王充《论衡·卜筮》:“如实论之,卜筮不问天地,蓍龟未必神灵。”如:如实汇报。
【更】《玉篇》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证明】据实以明真伪。《汉书·儒林传·孟喜》:“同门梁丘贺疏通证明之。”颜师古注:“证明,明其伪也。”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家语》、《国语》虽於古事有所证明,然皆乱世之事,不可以证先王之法。”峻青《海啸》第二章十七:“这个决定,现在已为事实所证明,也无需进行任何解释了。”2.参悟。《坛经·忏悔品》:“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明李贽《解经题》:“岂知此经为了义之密经,此修为证明之密修。”《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又问道:‘你是几时澈悟到这步田地的呢?’逸云道:‘也不过这一二年。’德夫人道:‘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