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愿充文字,登君尺素书

且愿充文字,登君尺素书

诗句读音
登君尺素书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dēngjūnchǐ sùshū
且愿充文字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qiě|jūyuànchōngwén zì

且愿充文字,登君尺素书释义

【君】〔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又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又子孫稱先

【尺素】的绢帛。古人多用以写信或文章。《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吕向注:“尺素,绢也。古人为书,多书於绢。”《文选·陆机<文赋>》:“函緜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刘良注:“素,帛也。古人用以书也。”2.泛指小幅纸张。宋韩驹《题画太一真人》诗:“龙眠画手老入神,尺素幻出真天人。”宋魏了翁《跋尤氏<遂初堂藏书目录>序后》:“晁文元累世所藏,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至政和甲午之灾,尺素不存。”刘师培《与友人论文书》:“龤钟律於朱絃,彰玄黄於尺素。”3.指书信。

【且】〔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淺野切《正韻》七野切,音跙。借曰之辭。《論語》且予之類是也。又未定之辭。《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又又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又此也。《詩·周頌》匪且有且。《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又姑且也。《詩·唐風》且以喜樂。又將也。《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又苟且也。《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又姓。宋且謹修,明且。俗誤讀苴。又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愿】《唐韻》魚怨切《集韻》《韻會》《正韻》虞怨切,音願。《說文》謹也。又愨也,善也。《書·臯陶謨》愿而恭。又與原通。《論語》鄕原,德之賊也。《朱傳》原,與愿同。又《集韻》愚袁切,音元。《周禮·秋官·大司》上愿糾暴。劉昌宗讀。

【充】《唐韻》昌終切《集韻》昌嵩切《正韻》昌中切,踧平聲。《說文》長也,高也。从儿,育省聲。《徐曰》在人上也。音突。又《玉篇》行也,滿也。又《廣韻》美也,備也。又塞也。《詩·邶風》褎如充耳。《註》言黎侯寓衞,衞人如塞耳無聞也。又《增韻》實之也。《禮·王制》充君之庖。又《前漢·揚雄傳》充庖厨而已。《註》師古曰:充,當也。又《周禮·地官·充人註》猶肥也,養牲而肥之也。又《左傳·哀十一年》事充政重。《註》充者,役煩也。又《管子·內業篇》凡食之道,大充,傷而形不藏。《註》過飽也。又《禮·檀弓》充充如有窮。《註》孝子心形

【文字】语言的书写符号。古代多指单字。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俊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按,依类象形,即独体,为文;形声相益,即合体,为字。《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夫文字者,坟籍根本,世之学徒,多不晓字。”唐韩愈《读<鹖冠子>》:“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小学》:“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声不能传於异地,留於异时,於是乎书之为文字。”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要之文字成就,所当绵歷岁时,且由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