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鹤翩翩过月傍,浩然风露九秋凉
诗句 | 读音 |
---|---|
骑鹤翩翩过月傍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下平十一唐 拼音: qí4piān piānguò|guo|guōyuèbàng |
浩然风露九秋凉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hào ránfēng lùjiǔqiū liáng |
骑鹤翩翩过月傍,浩然风露九秋凉释义
【骑】《唐韻》《集韻》《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音奇。《說文》跨馬也。《名》騎,支也,兩脚支別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奇寄切,音芰。義同。又《增韻》馬軍曰騎。《禮·曲禮》前有車騎。《疏》古人不騎馬,故經典無言騎。今言騎,是周末時禮。《能攺齋漫錄》左傳昭二十五年,左師展將以公乗馬而歸。劉炫謂欲與公單騎而歸,此騎馬之漸也。《正字通》古者服牛乗馬,馬以駕車,不言單騎。至六國時,始有單騎,蘇秦所謂車千乗,騎萬匹是也。又票騎,官名。《前漢·武帝紀》以霍去病爲票騎將軍。《註》位三司,品秩同大將軍。又旄頭騎
【鹤】《唐韻》下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曷各切,音涸。水鳥名。似鵠,長頸高脚,丹頂白身,頸翅有黑,常以夜半鳴,聲聞八九里。《博物志》鶴頰,耳響則聽遠,眼赤則眎遠,其色似雪。《相鶴經》鶴,陽鳥也,而遊於隂,行必依洲渚,止不集林木。《埤雅》形定而色白,食於水,故喙長。軒於前,故後短。棲於陸,故足高而尾凋。翔於雲,故毛豐而肉疎。大喉以吐故,修頸以納新,故壽。內典曰:鶴影生。禽經曰:鶴以聲交而孕。張華云:雄鳴上風,雌承下風則孕。《崔豹·古今註》鶴千年則變蒼,又二千歲則變黑,所謂鶴也。古謂之仙禽,亦名露禽,或又謂之隂
【翩翩】轻快貌。《易·泰》:“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程颐传:“翩翩,疾飞之貌。”《诗·小雅·四牡》:“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朱熹集传:“翩翩,飞貌。”唐白居易《燕诗示刘叟》:“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丐仙》:“即有青鸞黄鹤,翩翩自日中来,啣壶啣盃,纷置案上。”2.行动轻疾貌。三国魏曹植《芙蓉池》诗:“逍遥芙蓉池,翩翩戯轻舟。”唐王昌龄《从军行》之一:“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元麻革《短歌行送秦人薛微之》:“翩翩有客来,老面黑於铁。”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一章:“晨风
【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臥切,戈去聲。《玉篇》度也,越也。《正韻》超也。《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禮·檀弓》過之者,俯而就之。《史記·贾生傳》自以爲過之,今不及也。又過失也。《書·大禹謨》宥過無大。《註》過者,不識而誤犯也。《前漢·文帝紀》俱去細過,偕歸大道。又罪愆也。《周禮·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誅,以馭其過。又責也。《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又卦名。易大過,小過。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廣韻》經也。《書·禹貢》東過洛汭,北過洚水。又過所也。《釋名》過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傍】《唐韻》步光切《集韻》《韻會》蒲光切。通旁。《說文》近也。《廣韻》側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又《集韻》補朗切,音縍。左右也。《賈子保傅篇》成王之生,仁者養之,孝者强之,四聖傍之。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浪切,音。《正韻》倚也。《集韻》亦近也。或作並。又《正韻》補耕切,音綳。《詩·小雅》四牡彭彭,王事傍傍。《朱傳》傍傍然不得已也。
【浩然】水盛大貌。《法苑珠林》卷八二引南朝齐王琰《冥祥记》:“时积雨大水,懿前望浩然,不知何处为浅,可得揭躡。”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崖头之南,江流浩然自放。”鲁迅《坟·科学史教篇》:“洪波浩然,精神亦以振,国民风气,因而一新。”2.广大壮阔貌。《管子·内业》:“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淮南子·要略》:“诚通其志,浩然可以大观矣。”唐李白《日出入行》:“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明方孝孺《题<郑叔致字辞>后》:“发之为文章,则浩然而无涯。”鲁迅《故事新编·理水
【风露】1.风和露。《韩非子·解老》:“时雨降集,旷野閒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唐王昌龄《东溪翫月》诗:“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郁达夫《采石矶》二:“昨天晚上,因为月亮好得很,仲则竟犯了风露,在园里看了一晚的月亮。”2.犹风寒。《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
【九】《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音久。數也。《說文》陽之變也。《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又算法曰九九。《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註》若今九章算法。又《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又《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又九之爲言多也。《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
【秋凉】“秋凉”。1.秋季天气凉爽。亦指秋凉季节。《汉书·龚胜传》:“方盛夏暑热,胜病少气,可须秋凉乃发。”唐姚合《武功县中作》诗之九:“秋凉送客远,夜静咏诗多。”鲁迅《故事新编·采薇》:“只有伯夷最不留心闲事,秋凉到了,他又老的很怕冷,就整天的坐在阶沿上晒太阳,纵使听到匆忙的脚步声,也决不抬起头来看。”2.指秋天的寒气。徐志摩《客中》诗:“浓阴里有一只过时的夜莺;她受了秋凉,不如从前浏亮。”见“秋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