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遑分半菽,浩荡逐流萍

栖遑分半菽,浩荡逐流萍

诗句读音
浩荡逐流萍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hào dàngzhúliú píng
栖遑分半菽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入一屋
拼音: qī huángfēn|fènbànshū

栖遑分半菽,浩荡逐流萍释义

【浩荡】1.水壮阔貌。晋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二:“洪流何浩荡,脩芒鬱苕嶢。”宋司马光《留别东郡诸僚友》诗:“津涯浩荡虽难测,不见惊澜曾覆舟。”清钱谦益《彭城次坡韵》之四:“掉头终拟随公等,浩荡春波戏白鸥。”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觉悟》:“浩荡的江水奔到鸡头山下,碰到岩壁下,卷起巨大的漩涡。”2.广大旷远。《楚辞·九歌·河伯》:“登崑崙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唐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仇兆鳌注:“浩荡,旷远也。”金元好问《西楼曲》:“去年与郎西入关,春风浩荡随金鞍。”《红楼梦》第十八回:

【逐】〔古文〕《唐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音軸。《說文》追也。《左傳·隱九年》祝逐之。又《隱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又《廣韻》驅也。《正韻》斥也,放也。《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爲客者逐。又《管仲傳》三仕三見逐。又《玉篇》競也。《左傳·昭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又《正韻》逐逐,篤實也。又馳貌。《易·頤卦》其欲逐逐。又日逐,地名。《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又《集韻》《韻會》亭歷切,音迪。《易》其欲逐逐。《蘇林》音迪。又《字彙補》同門切。與豚同。《山海經》

【流萍】1.漂荡的浮萍。唐杨炯《浮沤赋》:“触流萍而欲散,碍浮芥而还连。”清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三:“苦竹垂檐难结实,流萍随水欲生根。”2.常比喻漂泊无定的人生。宋苏轼《送程七表弟知泗州》诗:“赤子视万类,流萍閲人寰。”明李贽《咏古》:“今日若论真得失,此身曾是一流萍。”清顾炎武《五十初度时在昌平》诗:“居然濩落念无成,隙駟流萍度此生。”

【栖遑】亦作“栖遑”。忙碌不安,奔忙不定。晋陆机《演连珠》:“是以利尽万物,不能叡童昏之心;德表生民,不能救栖遑之辱。”北周庾信《和裴仪同秋日》诗:“栖遑终不定,方欲涕沾袍。”唐王绩《游仙》诗之四:“为向天仙道,栖遑君詎知。”宋司马光《送聂之美摄尉韦城》诗:“徒劳已足倦,漂泊益栖遑。”

【分】《唐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方文切,音餴。《說文》別也。从八刀,刀以分別物也。《易·繫辭》物以羣分。又《增韻》裂也,判也。又《廣韻》賦也,施也。《增韻》與也。又《玉篇》隔也。又《前漢·律歷志》一黍之廣爲一分。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別也。又半也。《公羊傳·莊二年》師喪分焉。《荀子·仲尼篇》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又徧也。《左傳·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後敢食。又與紛通。《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終始也。《淮南子·繆稱訓》禍之生也分分。《註》猶紛紛。又《周禮·天官》以待國之匪頒。《註》匪讀爲分。又《唐韻》扶問切

【半】《唐韻》《集韻》《韻會》博漫切,般去聲。《說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易·繫辭》思過半矣。《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又《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註》師古曰:半,讀曰判。判,大片也。又《韻補》叶眠切,音鞭。《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菽】《唐韻》《韻會》式竹切,音叔。《物理論》衆豆之總名。《詩·豳風》禾麻菽麥。《春秋·定元年》隕霜殺菽。《註》大豆之苗。《禮·檀弓》王註熬豆而食曰啜菽。又《唐韻古音》式沼反。《詩·豳風》烹葵及菽。叶下棗韻。又《篇海》子了切。《集韻》通萩。詳萩字註。 《詩疏》亦作叔。《廣韻》同尗。漢典考證:〔《儀禮註》王公熬豆而食,曰啜菽。〕 謹按儀禮註無此文,查係王肅檀弓註見釋文。今改禮檀弓王註熬豆而食曰啜菽。 考證:〔《儀禮註》王公熬豆而食,曰啜菽。〕 謹按儀禮註無此文,查係王肅檀弓註見釋文。今改禮檀弓王註熬豆而食曰啜菽。